回到了長江七號上,李寧宇其實沒有休息,隻是在閉目養神想著事情,可是此時的媏佟卻是活潑不已,因為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的一隻鐵甲軍艦,她開始了到處參觀,最後就連炎熱、灰塵四溢的鍋爐室她也不放過,不過由於有鐵兵的陪著倒也沒有出什麼意外。
而李寧宇還在想著事情,1896年,法國乘英國忙於鎮壓馬赫迪運動之時,派馬爾尚率領一支200人的隊伍,從烏班吉河流域推進到蘇丹的法紹達,法國此舉不但企圖在尼羅河穀地站穩腳跟,而且想迫使英國在埃及和乍得湖地區讓步,但是,英國寸步不讓。
在占領馬赫迪的首都恩圖曼之後,英軍迅速進抵法紹達,要求馬爾尚撤退,否則將以兵戎相見,法國政府被迫讓步,下令馬爾尚撤退,1899年3月英法簽訂協定,規定以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分水嶺為雙方在蘇丹地區殖民地的分界線。
英、德對東非爭奪的激化開始於柏林會議之後,1884年底,德國殖民協會派卡爾·彼得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東非,和這個地區的一些酋長簽訂了12項保護條約,與此同時,英國東非協會派哈裏·約翰斯頓為首的探險隊,強迫一些非洲酋長簽訂接受英國保護的條約。
1886年11月,英德簽訂協定,規定沿塔納河到北緯1度和東經37度的交點為英國領地的北界,英國承認位於塔納河以北的維圖地區為德國的領地,協定還承認桑給巴爾島、奔巴島和魯伍馬河以北長1000英裏、寬10英裏的大陸沿海地帶歸桑給巴爾素丹統治。
這個協定沒有包括整個東非大陸,因此協定簽訂後,英德之間的爭奪繼續進行著,1890年雙方簽訂赫耳果蘭條約,德國把布幹達和維圖地區讓給英國,承認英國對桑給巴爾素丹國的保護權,英國承認德國占有坦噶尼喀沿海地帶,並把位於北海的赫耳果蘭島讓給德國。
英、法、德、意、西、葡等國都卷進了瓜分北非的鬥爭,多次引起戰爭危機,最後,摩洛哥變成了法國的保護國,利比亞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南非,英國以開普敦為基地向東北推進,先後侵占了貝專納、津巴布韋、讚比亞、馬拉維,德國搶占了西南非洲,1889~1902年的英布戰爭標誌著帝國主義重新瓜分非洲的開始,結果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奧蘭治和德蘭士瓦)並入了英屬南非聯邦。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隻有埃塞俄比亞和利比裏亞還保持著政治上的獨立,其餘的非洲國家都被帝國主義分割了,1914年的非洲政區表,可以窺見被瓜分後的非洲的概貌,而李寧宇的切入點就是1889年的英布戰爭,此時就在李寧宇想著接下來的事情的時候,門被從外推開了,李寧宇立即睜開了一眼一看,隨後端佟的樣貌就出現在眼中,不過李寧宇並沒有起身,而是繼續裝睡,而在昏昏沉沉中李寧宇這次就真的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