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宇不是不想在給朝鮮王李斌一些軍火,可他深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要是再多的話,就會惹人懷疑甚至是窺探了。
站起的李寧宇說道:“同為華夏兒女,保家衛國,何足掛齒!”。
李寧宇想到後世裏,帶著戰友親自和小鬼子廝殺,最後全部壯烈殉國,眼眶一紅,千言萬語湧上了喉嚨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最後隻是行了一個軍禮,就上離開了朝鮮王宮返回了馬車。
隨後的這幾天,李寧宇開始了對自己5個步兵營的士兵開始了集體訓練,而從3000名士兵中挑選出來的500人,此時正在做特殊的訓練,李寧宇對外的說法是,這些人屬於騎兵營,可是李寧宇的軍隊中100匹戰馬都沒有。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李寧宇一直在朝鮮訓練新新招募的士兵和500人獨立大隊,而此時中法之戰已經從陸地移到了海上,福建海軍在馬尾海戰中慘遭覆沒,同年12月,日本乘機在朝鮮製造了甲申政變。
而李寧宇還在用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對朝鮮的新軍和其他的士兵進行訓練,此時正在某個訓練場內的高台上,李寧宇正在大聲的說道:“諸位,如果想成為一名出色優秀的狙擊手,除了槍法準,還要有耐力,能人所不能,有時候不知道目標什麼時候出現,狙擊手可能要埋伏幾個小時,甚至可能是幾天,所以心理和生理上必須保持最佳狀態,一秒鍾都不可以鬆懈!”。
就在半年的緊張備戰中,李寧宇一共在朝鮮招募了5000人的新軍,同時又從雲南招募了3000士兵,此時李寧宇麾下已經有了三個團,一個獨立大隊。
1884年的12月,日本在朝鮮製造了甲申政變,還是按時發生了,不過一切都在李寧宇的掌握之中,先是和朝鮮王李斌達成了幾項秘密協議,隨後李寧宇開始出兵剿滅朝鮮本土的日本兵。
此時已經是冬季,朝鮮的三岔口陣地上,此時硝煙彌漫,位處高地的日軍機槍不斷的在噴射著火蛇,李寧宇的攻擊部隊在很艱難的前進。
而畢業於日本帝國陸軍大學的上村三葉是個出色的戰術家,他指揮構築的野戰工事很是別出心裁,三岔口高地頂端是斜角平麵台,按常規,守備一方的工事位置,應構築在山坡平台的棱線部,這樣可以對進攻一方的動態一覽無餘,也便於居高臨下發揚火力。
可上村三葉偏偏把環形工事構築在高地的平麵圓台中心位置,攻擊部隊在坡下看不見守軍,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重機槍之類的高射火力又極不強,攻擊部隊剛剛衝上陡坡,隻要一露頭,馬上就被日軍的狙擊手打倒,最先參加攻擊的兩個主力排都傷亡過半失去攻擊能力。
不遠處的李寧宇在望遠鏡裏看得清清楚楚,叫來一個剛撤下陣地營長問道:“山坡邊緣離那個環形工事有多遠?”。
那個掛了彩的營長馬上明白,李寧宇問話是什麼意思道:“有4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