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兩萬兵士頓時邁著整齊的步伐,有條不紊的從校場裏一隊隊的開始行軍,告別的事情昨天就已經做過了,所以今天並不會有親人愛人來打擾他們雄赳赳的出征,所以他們走的很堅壯。
蕭文帶著太史慈走在最前麵,負責傳遞消息或者整理隊伍,甚至沿途處理突發事件這些事情,太史慈已經交給了他足夠信任的管亥去做。第三師的王修並沒有參與這一次的出征,蕭文讓他在後方努力的重建第三師,畢竟第三師的舉動已經贏得了蕭文的尊重。
出動兩萬人馬,這對於目前隻是完全控製了樂安齊國和北海三郡的蕭文來說,實際上動作實在有些大,別說之前青州因為二次黃巾起義的時候還是重災區出了那麼多事情,就是以黃巾之前的富庶青州來說,整整兩萬的遠征軍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了,更別說青州本土其實還有三個完整的整編師團在蓄勢待發。
所以太史慈很是不解,而這不解,當兩萬人的隊伍過了平原進入冀州渤海郡再往北走就快要到達幽州的時候終於達到了極致,太史慈再也忍不住,做了自己此次出征的最後一次掙紮,“山長,末將還是不明白,如果隻是要支援奮武將軍的話,我們這樣會不會得不償失!”
對於普通的軍校生來說,蕭文隻要求他們服從命令然後學會最基本的軍事技能就好了,但對於一些本應該是名將的人如太史慈來說,蕭文還偶爾會跟他們解釋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但這樣的時候並不會很多,因為蕭文知道,太史慈和趙雲甘寧這樣的人,他們天生是將軍的料子,他們可能憑借功勳能夠獲得一個封疆大吏的位子,但卻不是封疆大吏的合適人選,臧洪這樣的人才是,要帶兵能帶兵要政治能政治,但臧洪卻不是一個好的武將。
可是一反常態,蕭文今天似乎有足夠多的耐心,索性讓大軍就在渤海邊境上駐紮下來,然後升起營帳準備好好跟太史慈交流一番。
太史慈忽然有些後悔了。
這裏是渤海郡,是冀州,蕭文就因為這點小小的原因就輕易的在渤海做出了一副好好整軍休息的樣子,不能不讓精於戰略的太史慈擔心。
“子義啊!你為什麼會擔心我此次的出征呢?或者換個說法,你到底覺著是哪裏不對所以才一直反對這一次的出征?來來來,今天反正我也不準備多走了,我們就在這裏好好的聊聊天,你看,冀州的風景你還沒怎麼接觸過吧?相比較於司州和袞州來說,冀州的天氣稍微寒冷些,卻又不像幽州那麼冷,但卻比青州更幹燥。這還是渤海,如果你到了常山的話,就會發現情況就更糟了,冬天凍的要死,夏天又渴的要死,實在不是一個好地方。當然了,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屏障在,鮮卑和烏桓甚至匈奴都沒有過分的南下......”
“山長!”就在蕭文準備飛揚一次唐僧精神好好跟太史慈說道說道的時候,太史慈終於忍不住了,這焦急並不是因為之前對戰爭的疑惑,反而是因為對於在渤海紮營的擔心,這情緒可不含一點水分在裏麵。要知道,兩萬青州兵馬可都是新兵蛋子,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毫無準備的被袁紹偷襲一下,後果不堪設想!
蕭文仍然一臉溫和,不驕不躁的態度讓太史慈都開始懷疑蕭文的智商了。不給太史慈繼續說話的機會,蕭文突然製止了太史慈繼續說話的欲望道,“我在等人。”
“等人?”太史慈被震到了,帶著兩萬剛剛組成的新兵,冒著隨時被人狠狠打的危險,在敵人的地盤上盤桓不走,原因就是等人?
“對啊,等人。就像你知道的,我自己這麼招搖的去幽州,可不就是完全說不通的嗎?”
“可是......”
“哦,你是在擔心幽州的形勢?放心吧,我們隻是負責吸引敵人視線的疑兵,要去打仗的另有其人......雖然讓你損失了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我想你不會怪我的吧!”
“還有袁紹那裏......”
“你是在擔心袁紹會看穿我的詭計?哇,子義你可比我想象的要聰明多了啊,不過這個也不是問題,冀州能夠看穿我的計策的有很多人,但最早看穿的那個一定是逢紀。”說道這裏,蕭文側耳傾聽了一下,然後又朝著鄴城的方向遠眺了一番,露出一個有趣的神色,“可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都要讚成不是嗎?所以郭圖他們一定會支持袁紹出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