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剛剛才接觸到的主公嘴裏說出這樣的話,如果是郭嘉這樣的文人聽到的話,估計第一反應就先是倒頭拜了再說,然後一頓高風亮節什麼的話,以達到“一時間賓主盡歡”的結果,但太史慈雖然也算飽讀詩書,卻並不算是文人,所以聽到蕭文的話之後,反而略顯的防備。
“子義曾經在遼東做事,對於高句驪可有了解?”蕭文的思維隨著這些年的練氣術修煉而顯得越來越活躍,甚至都有些跳躍了,這讓今天的這場談話就算隻是不經意的進行也給太史慈稍微帶來了一些壓力,還有一些很正式的感覺,畢竟這一個個的命題都顯得像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似的。
“高句驪......”太史慈重複了幾遍這個名字,然後陷入沉思。結合剛才蕭文的話,太史慈已經明白了蕭文的意思,知道蕭文已經有了對高句驪用兵的心思。雖然這心思在此時此刻顯得這般不知天高地厚,但不管怎麼說,有這份心總是可以讓太史慈更加安心一些。
不過太史慈還沒仔細想清楚自己應該怎麼評價這個民族,就聽到蕭文笑著來了一句,“子義的身子還沒大好,我們今天就到這裏吧。回去之後要寫一份關於高句驪的策論,他日回青州的時候帶給奉孝,並且全力配合奉孝對高句驪的情報偵察工作。”
看著太史慈明顯有些接受不了蕭文的跳躍思維的呆愣樣子,蕭文有些感覺好笑,誰能知道這就是那個獨闖北海為報孔融恩德的義士太史慈?不過轉眼蕭文就打趣太史慈道,“子義見過子龍了嗎?我可是很想看看我帳下的兩個白袍小將一起上戰場做先鋒的樣子呢,所以子義快點好起來吧!”
這玩笑讓太史慈的臉再次紅了起來,不過沒出蕭文所料的是,太史慈的眼睛裏,也確實迸發了一縷精光,顯然趙雲的名字在太史慈心中也是很有分量的。
說起來,蕭文還是覺著自己應該感謝管亥手下的那個副官,因為那個副官當日裏的舍生一戰,才重傷了夏侯淵,然後曹操才費盡心力去尋了華佗來,太史慈也因此而僥幸保住了性命。
不過蕭文並沒有感激曹操的意思。因為眼前這種情況,蕭文已經知道自己跟曹操之間的決戰就在眼下了,這種以前想想都覺著不可思議但真到了跟前卻並沒有覺出緊張的奇妙感覺,使得蕭文這兩天的心緒波動頗大。
可是這有什麼呢?如果能夠提前好多年在袁紹之前就幹掉曹操,蕭文會覺著是自己賺到了而不是賠了,畢竟曹操跟蕭文一樣,也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強大的,並且因為曹操本身對於這個時代的融入程度比蕭文要高的多,也使得蕭文並沒有多少信心能夠搞定官渡之戰之後的曹操。
現在這種情況就挺好。
隻是到了眼下,蕭文帳下除過程昱之外並沒有什麼得力的助手,所以蕭文又有了另一方麵的擔心,那就是在此次的袞州事件之後,蕭文是不是能夠將曹操真的打死,如果打死了曹操,曹操帳下的那些謀臣武將又要如何處置,然後還有呂布,還有袁術......等等等等。
因為夢裏那個世界告訴蕭文曹操日後的成就有多大,所以蕭文現在不惜一切代價要對曹操趕盡殺絕,可這樣做到底對還是錯?
也許就像那些持不可知論的哲學家所經常歎息的那樣,曆史確實是由無數的巧合所組成的。隻是蕭文不是不可知論者,蕭文始終認為,在這無數巧合的背後,應該有一些隱藏的更深的東西,這些東西使得曆史走了數千年後,錯失了無數的機會,然後終於沉澱出了大漢民族更本質的東西,或者更本質的缺點。
身邊典韋和管亥小聲的鬥嘴還在繼續著,管亥的青州話和典韋的袞州話相去其實並不太遠,隻是這聽在蕭文的耳朵裏,仍舊覺著些微有些別扭,雖然蕭文已經習慣了大漢各地言語的不統一,但拚音的推廣還需要時間,而且一些改變也觸動到了一些方言的韻味,這使得拚音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情了,蕭文需要擔心的是,在接下來的戰事裏,呂布會怎樣應對曹操,這決定了蕭文要往袞州投多少兵力,這些才是眼下的關鍵。
不過,想想兩個白袍小將一起衝鋒的樣子,蕭文就忍不住的激動,也許曹操的兩夏侯兄弟也並不是那麼難以對付,蕭文突然有信心從正麵戰場大敗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