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與你為鄰(1 / 2)

我兒時有一個很好的玩伴叫劉燁琦,比我小一歲。燁琦也是住在自己外婆家,燁琦的外婆家和我的外婆家僅隔著一條不寬的毛坯馬路。有時候我們兩個人吃飯都是端著碗跑去找對方玩。燁琦外婆家的屋子要好一點,是紅磚砌成的,而我外婆家的屋子是由老土磚砌成的。

燁琦是比我幸福的,雖說同樣是住各自的外婆家,但是燁琦的媽媽一直都是在外婆家陪他的。有媽陪在身邊的孩子自然是更幸福。或許是因為有媽媽在身邊監督,燁琦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屬於優等生,而我最多也隻算作中等生。

那時候長輩們相信:頭頂的旋越多,人就越聰明。燁琦頭頂上有兩個旋,那時候我就認定,燁琦比我聰明是天生注定的,因為我的頭頂隻有一個旋。

盡管燁琦學習成績比我好,每次期末考試也都是抱著獎狀回家。但是燁琦從未在我麵前表現出高傲的樣子,我們之間從未因成績的好壞而鬧過矛盾。燁琦媽媽和人聊天時雖然說些“我兒子不是最優秀的,上次班上有個人分數就超過他了……”之類的話,但是話語之間始終難以掩飾她內心的那份驕傲。

正因為受不了燁琦媽媽的那份驕傲,我心裏暗暗的將燁琦定做學習上的“敵人”。下決心一定要趕上他。那時候,農村裏的大人們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家的小孩比,總是指著自己家小孩說:你看某某家的誰誰誰有多優秀、你看某某家的誰會怎麼怎麼樣……諸如此類的,殊不知他們此舉正是幫助了別人家的小孩,打擊了自己家的小孩。

好在外婆沒有這嗜好,外婆一直都很肯定我,雖然每次期末考試後都會問我考試成績,然後再問燁琦的成績。然後就會安慰我說:沒事,燁琦在學習上有媽媽教,而你隻有自己自學,再發滴狠就會趕上切給。(注:方言,意為:再努點力就會趕上的)。或許正是在外婆這種對待成績差距的態度下使我心裏暗下決心要努力追上燁琦。

燁琦媽媽的那份驕傲並未影響到我和燁琦的友誼,我與燁琦間可以說是情同手足。記得那時下雨天,毛坯馬路上被雨水衝刷得麵目全非,那時,村裏的那條毛坯馬路還隻是用泥沙、碎石堆積起來的,所有每次被大雨這麼一衝刷,馬路上突兀的石塊頓時裸露出來。

每次,待雨下小之後我就會和燁琦約上,一起去馬路上挖“趵突泉”。什麼是挖趵突泉?這是我和燁琦之間發明的一種玩法,說白了就是用周圍的泥巴圍成一個圈,中間形成一個小水坑,下麵時不時的會有水冒出來,就好像趵突泉一樣,那時,大舅家的小表弟陳賢忠(平時我都叫他忠哈寶(注:方言,無實意,一種稱呼)也會屁跌屁跌的跟著我一起玩泥巴。最後惹得一身泥,衣服也被細雨打濕,回家後就得接受外婆和大舅的批鬥。

大舅是個木匠,有一次他做完正事,用剩餘的木材幫忠哈寶做了一把木劍,嘿!那真叫一個逼真,偏偏忠哈寶對那劍也是愛不釋手,所以我一奪了他的劍他就會很“賤”的去告狀。唉,果然是愛“賤(劍)”之人。所以我隻好哀求大舅也給我“打造”一把。大舅答應了,後來,寶劍終於打造出世,結果我的這把劍有點不盡人意,劍身彎曲了。

那時候正在熱播一部電視劇《蕭十一郎》,所以我用毛筆在劍身上寫下“割鹿刀”三個字。忠哈寶的劍身上則是由愛好書法、繪畫的小舅親自提筆書“尚方寶劍”四字。那字跡遒勁有力,與我的形成鮮明的對比。

那時候受金庸武俠電視劇的影響,我和燁琦還有忠哈寶都迷上武術。每周黃昏我們三個都會比一場武。當燁琦看到我和忠哈寶各自有一把寶劍,真是羨煞他也。他纏著他媽媽找大舅做一把劍,但是很不巧,大舅說沒有木料了。所以,每次“華山論劍”燁琦隻能拿一根棍子當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