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杜鵑啼血(2 / 2)

誓言不能違背,我也就放心了,但白滿還是覺得胡老四的誓言太過簡單,讓我不能放鬆警惕,我自然也知道它不會安什麼好心,不過好奇心大過了天,畢竟親眼看到這兩顆珠子和老君鎖的威力,還真的很想去看看那蜀王墓中的密室裏有些什麼好東西!

白滿說的蜀王其實應該是戰國時期古蜀國的帝王杜宇,其實他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後世也有許多的大詩人寫了不少關於他的詩作。李白《蜀道難》中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商隱《錦瑟》詩中有“滄海月明珠有淚,望帝春深托杜鵑”,李重元詩"杜宇聲聲不忍聞",這些詩中都引用了杜宇的典故。

相傳這個杜宇是“從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則是從井中出來的,可謂是頗為神奇。而他的最大功績是“教民務農”,以致他“仙去”後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來臨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種,以致啼出血來,於是又有了“杜鵑啼血”的成語。

當年大學的曆史課,講師還特意給我們講了古蜀國的曆史。杜宇是蜀人最崇奉的祖先,他治理蜀國的時候,蜀國遭遇了水患,於是他拍丞相鱉靈去治水。當鱉靈帶領人馬去治水之際,杜宇卻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歸來後,一種說法是杜宇“自以為德行不如鱉靈”,學堯之禪讓,委國而去;另一種說法則是鱉靈用武力將他趕走,因此後人的詩中才有“蜀魂千年尚怨誰”,“似向春風訴國亡”這樣的句子,《四川通誌》也有“望帝自逃之後,欲複位不得,死化為鵑”的說法。

真正的原因早就因為年深月久而湮滅在了曆史長河中,但杜宇的名字卻依舊在人類社會流傳,而取代杜宇之後開創“開明”王朝的鱉靈,據說是從楚國漂上來的一具死屍,到紋山下複活後被杜宇任為相,以治水有功而得王位,也頗具傳奇色彩!死屍溯江而上,複活為相,最後取“從天而降”的杜宇而代之,這鱉靈也絕對不是個簡單的角色。

當初聽這個故事還隻是當神話來聽,現在想來卻有了不同的理解。杜宇從天而降可能也是學會了禦空飛行的修行之人,後來仙去之後化成杜鵑,說不定隻是受了傷現出了原形;而那鱉靈則更可能是一具恢複了神智的僵屍,就和大哥一樣,或者是一隻什麼妖物,鱉靈這名字,說不定是一隻老鱉所化,總之都是猜想而已。

這蜀王墓也不簡單,岷山十妖聯手進去才肅清了裏麵的僵屍,其它的寶貝不論,就老君鎖、定風珠、止火珠三件寶物已經威力非凡,但它們也隻不過是開啟石門的工具,那這墓中的密室裏一定還有更加要緊的東西,所有的謎團說不定都能在那得到解答!

一番思量,終於打定了主意,大家暫時化幹戈為玉帛,紅狐狸也將止火珠和內丹都吞回了肚子裏,恢複了原來的大小。

“主人,山坡上的這些屍體,還是要處理一下,大家兄弟一場,我不想讓他們暴屍荒野!”白滿衝我說到。

我點點頭:“去吧!之前蝠怪白吉的屍身你已經處理了吧?”

白滿回答:“我已經刨了個坑將它埋了,這邊幾具屍體比較麻煩,還望主人施以援手!”

此間事了,我原本就打算去看看還有什麼油水,於是欣然答應,紅狐狸也是一副惺惺作態的模樣,跟著我和狼王白滿就去了之前的山坡。

岷山眾妖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山坡上,我和白滿將那些屍體都拖到了一處,它們身上都清潔溜溜的,讓我有點失望。可惜都死了很久,也沒法像當初的黃鼠狼一樣逼問出巢穴的位置,否則一一抄家下來必然能發一大筆橫財。

胡老四和白滿都有些傷感,起碼看起來有些傷感,不管是兄弟情深還是兔死狐悲,總之是不太高興。圍著屍體轉了幾圈之後,白滿讓胡老四將屍體燒了,胡老四也沒有推辭,張口碰出一大團烈焰,燒得那堆小山似的屍體滋滋作響,濃煙滾滾、刺鼻嗆人。

十妖半天功夫就剩下了兩個,胡老四也發誓助我開啟蜀王墓的石門,我也不擔心它會跑,索性帶著它和白滿回了阮家寨。寨子裏的老少都躲在地窖裏,現在危險解除了,自然是要將他們都喊出來為妙,若不是為了保命,誰願意躲在暗無天日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