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透過“韓流”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1 / 3)

透過“韓流”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他山之石

作者:焦佩玉

【摘 要】 文章剖析了近年來韓國影視作品中的亮點與優勢,結合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提出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隊伍等方麵的新舉措: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受教育者的需要為出發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代性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故事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母親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韓流;思想政治教育;普通大眾

2014年年初的《來自星星的你》到今年的《blood》,微博、微信甚至各大娛樂頭條都被“都教授” “吸血鬼”占據,將韓流推向新的高潮。韓劇、韓國小說、韓國音樂等韓國的文化為什麼在我國能夠如此的盛行?我國從小學的社會課、中學的思想品德課,到大學的“兩課”,從不間斷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國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為什麼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遠不如一部韓劇來的好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受教育者的需要為出發點

韓劇能夠如此受歡迎原因很多。第一,編拍邊播,根據觀眾的喜好隨時調整劇情;第二,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潛移默化的迎合當代大眾審美和價值取向;第三,取材生活化,就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家長裏短。這可總結為“需要”,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否能從普通大眾的需要出發,是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

“所謂需要,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渴求或欲望,是人的生命存在、發展、延續的客觀要求,是對客觀生理條件和社會條件的主觀反映。”[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得以進行正是以人的思想政治需要為原動力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麼也不能做。”[2]行為理論向我們展示的也是“需要——動機——行為”,這樣一個循環上升的結構,顯然,需要才是人們行動的原動力。

當今時代生活的人們經常被稱為“最幸福的一代”,然而他們所麵臨的社會環境也最為複雜多樣。他們積極追求個性化、多元化,既要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又渴望社會能夠欣賞和接納,因此,我們一直以來所采用的以社會需要去規範人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經落後於社會的變化發展了。

1、關注受教育者所麵臨的實際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擺脫“工具性服務”,貼近受教育者,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方麵的巨大優勢功能,在教育中幫助青年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實現全麵發展,進而,才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才能夠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交往中正確評價社會與他人;才能夠學會如何正確的與人交往。這才是受教育者的實際需要。

2、重視受教育者所麵臨的思想問題

受教育者的實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受教育者的思想問題,而實際問題的解決則是為了更好的解決思想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並不是將這些高深的理論灌輸到受教育的頭腦中,而是將這些理論內化為受教育者自身信仰和價值觀念,並且作為行為準則來規範自己。通過理論教育,實現幫助人們規範言行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歸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代性和生活化

韓劇注重故事情節的溫婉動人,演員服飾、餐飲、出行等各個方麵的打造都達到了細致入微的境界。他們的作品唯我、唯時尚、唯美豔、唯另類,使人感到更輕鬆更樂意接受。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常常給人一種沉重、壓抑、枯燥、無味的感覺,從而不自覺的產生排斥感。韓流中這種使人忘記“煩惱”找到最佳的心理依賴和行為認同, 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