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被譽為工業血液,是現代工業非常重要的基礎,任何地方的發展,離開了電,那就基本上沒有可能性。x23us.
進入新世紀,國內絕大部分地方,無論是鄉鎮還是農村,其實已經用上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電。
然而偏僻落後的杜格鄉,還未完全解決各村用電的問題,這一定程度上製約的杜格鄉的發展,成為當地人致富奔小康的障礙攔路虎。
如果不是胡銘晨身上發生的奇遇,那麼黃泥村要用上電,還得再等三年。而現在因為胡銘晨,聯動到張偉東副市長的緣故,黃泥村的用電問題得到了提前解決。
那次張偉東副市長對杜格鄉的考察之後,高山縣裏麵就立刻行動起來,各個部門,尤其的電力部門發揮出了異於平常的工作效率,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將連接黃泥村各家各戶的電線接通,在村民的協同之下,栽了四五十根電線杆子。
用上了電,每家每戶開關一拉,明亮的燈泡就點亮發出透徹的光芒,這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鄉親們終於不用再靠那昏暗的煤油燈照明了。這一下子讓黃泥村成為周邊被人羨慕的村,雖然他們遲早也能用上電,可畢竟比黃泥村晚。
前麵提到的打米機和打麵機,這其實是一門不錯的小生意,要是哪家買了來,靠收費給村民們提供業務,相信每年能夠小賺一筆。畢竟之前的人要麼靠推磨,要麼就得背到街上去。推磨太累不說,打出來的麵還粗糙不細,不均勻。而背到街上去找人家的機子打,太遠太辛苦不說,一樣得給錢。要是村裏麵有了機子,即便付費,也會贏得絕大多數村民的光顧。
然而胡銘晨偏偏決定買了機器不收費,會有人覺得可惜,會有人覺得他家傻,不過相信絕大多數的同村人是心存感激,給他家豎大拇指的。而且這樣做的話,胡建強的村主任寶座,會變得比泰山還安穩。
“三叔,你要謀劃一下,怎麼樣讓我們黃泥村富起來,現在我們黃泥村路通了,有電了,正是發展的大好時機。在我們村,一半以上的人家,過得都滿艱苦的,你這個帶頭人的角色,很重要,很關鍵啊。”胡銘晨對胡建強道。
“說得容易,可是怎麼搞呢。我們這裏離城遠,山又大,連一塊平地都沒有,而且,基本上全是黃土,栽種出來的包穀都不算大個。一句話,我們這裏要想富起來,真是比登天還難。”胡建強搖著頭道。
不怪胡建強這麼說,也不是他沒有雄心壯誌,現實的環境,的確形成了非常大的製約。別說是現在,就是十幾年後,胡銘晨重生之前,杜格鄉也還是個貧困鄉,周邊的大多數村子也還是貧困村。
致富的途徑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產業,而杜格鄉很難發展出一個高效的產業來,當地人,祖祖輩輩還是靠那幾畝貧瘠的山地生活,否則,隻有出門打工一條路。
“現實環境的確不好,這一點每個人都清楚,但是難道就因為這樣,我們就必須一直貧窮下去嗎?不是的,我相信隻要找準了路子,人定勝天。以前我們家也很窮的啊,兩年前哪個能想到我們可以在街上修房子,能買得起車?你們想過嗎?”胡銘晨道。
“想?打死都不敢想,誰要是那麼說,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胡建軍道。
“就是嘛,可現在不都實現了嗎?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改變的。”胡銘晨點頭道。
“那是靠在城裏賺錢才有這一切,又不是在杜格鄉賺的這麼多錢。”胡建強嘟噥道。
“廢話,錢都在城裏,當然要靠城裏啊。我們家能靠城裏賺錢,黃泥村憑什麼就不可以?道理是差不多的。行了,反正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也不是要一下子就使得黃泥村翻身大變樣,可以慢慢來。咱們都慢慢想,我相信一定是有路子的。”
“是這個理,對了,小晨,你到底每次假期就跑省城去,你到底是具體去幹什麼?你一下子變得這麼黑,而且,你好像更加厲害了,今天,那兩兄弟對付你,一點便宜也沒有占到,變化怎麼那麼大。”胡建軍轉移話題問道。
“就是去找人學功夫了唄,學功夫要吃苦,當然就會變黑,這沒什麼好奇怪的。”胡銘晨隨口說道。
胡銘晨始終對家裏也保密,從來沒有講他到山狼突擊隊受訓的事情。
“找什麼人學功夫啊?”胡建強問道。
“這個說了你們也不知道,也不認識。反正你們知道我不是去瞎玩就是了,媽,飯做好了沒有,肚子有些餓了呢。”為了不糾纏於那個話題,胡銘晨也跟著將話題做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