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覺得很困難,我們這裏是山溝溝,閉塞落後,說老實話,那塊地方就是開出來了,估計也是冷冷清清。外麵的商人老板願意進來嗎?我看懸。而我們本地有錢人很少,消費水平也低,多開發一塊區域出來,隻會把原來老的這條街給拖垮而已,一漲一消,互相抵了,就是白白多花一堆錢而已。”
“我記得今年年初,就有同誌提議將我們的辦公環境裝修一下,添加點像電腦和打印機那樣的辦公設備,可是最終都因為沒有錢而作罷。鄉裏麵的基層同誌對我們老舊的辦公環境是有些意見的,我覺得我們就算有錢,也應該先改善一下大夥的工作環境,甚至生活環境都應該有所提高,隻有大家心情好了,生活滿意了,才有積極性和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啊,你們說是不是啊?”
書記龐華華和鄉長李朝貴倒是沒有發表任何的看法,就坐在哪裏一邊抽煙一邊聽各位同誌的發言。
坐在黨政一把手,他們往往是最後發言的,而且,往往做的就是歸納的事情。要是前麵的人都反對,那他們就會將反對意見歸納起來成自己的,然後拍板否定,要是前麵都覺得好,一直讚成,那他們也可以將讚同意見做歸納,隨即拍板,變成自己的主張。如果一邊一半,他們的回旋餘地也挺大,可以按下不決斷,容後再議。
聽著一個個打擊和反對的發言,宋喬山的臉色極其難看。他不由自主的朝李朝貴望去,見他神情複雜的也望向自己。
李朝貴的神態和眼神,似乎是在告訴宋喬山:看到了吧,知道我為什麼沒有一開始就大力支持你了吧,這就是原因,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錢的事情搞不定,其他的都是白搭。
“喬山同誌,聽了大夥的意見,你還有什麼補充沒有啊?”見李朝貴和宋喬山對視一眼,龐華華沒有立刻問李朝貴的意見和想法,而是似乎是要給宋喬山一個補充的機會。
龐華華是對宋喬山另眼相看了,要給他機會幫他一把?顯然不是,龐華華這是為了堵李朝貴的嘴,要讓他一會兒連個建議都說不出來,完全死心。
“龐書記,我有。同誌們剛才的看法我都聽到了,有一部分的確說得有些道理,雖然大家擺出來的困難是事實存在,可是,我們作為基層的領導幹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克服困難帶領鄉親們發展致富的啊。如果有點困難我們就退縮,那我們怎麼對得起這塊土地,怎麼對得起杜格鄉的兩萬多群眾?要是我們遇到困難就停滯了,那黨和人民要我們幹什麼?隨便放個人就可以將我們的工作給做了啊。”
“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我們是吃皇糧的,而這個皇糧是誰給的?還不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所作為,真不知道要怎麼為人民服務。所有發展的困難,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存在,這一點毋庸置疑,就是沿海城市,他們也有自己的困難限製啊,可是人家能發展得起來,這是為什麼?”
“看一個問題,我們當然要看到反的一麵,要看到困難的一麵,甚至要看到不利的一麵,可是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個問題,我們也應該看到正麵和所得一麵,看到更有意義的進步一麵啊。我既然有這個提議,牛馬市場的開發,各種困難我不是沒有想到,不是沒有預料到,不過,我唯獨沒有想到的是,我們會有這麼多的同誌會如此的反對”
“牛馬市場那個地方如果進行一番改造成功,我們杜格鄉街上就會大一倍,也許就能夠申請由鄉變鎮。其次,街上的環境會煥然一新,那個地方的髒和臭,住在街上的百姓是頗有怨言的。第三,那個地方隻要打通改造好了,就會多出一條街道和許多商店,這在有利於繁榮當地的經濟的同時,也可以解決一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啊。我們以前一直說,外地的老板不願意來我們杜格鄉發展,就是開個商店也不願意來。這話是沒有錯,可是我們想過沒有,就我們現在這幅破敗的樣子,換成我們大家是老板也不會來的啊。”
“隻要那個地方整治一新弄好了,也許就會有人開照相館,也許就會有人開大商店,也許就會有人開書店、電器店乃至於五金店這些。有限的資金應該花在刀刃上,牛馬市場變成街道,老百姓得利,我們政府一樣得利,起碼每年的稅收就會增加一些,經濟指標也會增加一截,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