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種低數量並沒有持續多久,也就是兩天的時間,就出現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那些在胡銘晨家這邊得到了甜頭的賣薑人,就像蔡老哥那種,回去之後,一定會把這個消息宣傳給同村的親友的嘛。
一聽說好點的薑挑出來,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並且已經有了活生生的例子,那有便宜不占就是傻子了。
所以啊,一時間,那些挖了生薑的人家,在將生薑背回家之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分揀,最好的一部分挑出來,打算賣到胡銘晨家去,剩下的再拿到街上出售。
就算是一些以前並不知道或者並不打算要到黃泥村的胡銘晨家賣薑的人,現在也在做這樣的一個動作。
分揀一下,就可以多三四分錢一斤,就算隻是二三十斤,也差不多就多得一塊錢。一塊錢在很多城裏人看來並不多,可是在偏僻落後的杜格鄉,一塊錢是可以幹很多事情的數目了,買鹽巴,一家人可以吃一個月。
在口口相傳之下,所有賣薑的人似乎很快就形成了一個默契,就是最好的薑賣到黃泥村,中等和差點的賣到杜格街上。
即便單戶人家賣給胡銘晨家數量少了,可是,然而願意來他家賣薑的人大幅度飆高,這就使得他家的收購量很快就達到了每天一千斤的收購量。胡銘晨家一下子就顯得比以往更加忙碌。
一毛五的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僵固在那裏的,為了隨時掌握市場的價格脈動,胡銘晨每天放學後,都會到街上幾家收購生薑的門口轉悠一下。
胡銘晨就是個小學生,還背著書包,因此走到哪裏都不會顯眼,更何況,那些人忙著收薑,也不會有人在乎他的存在。
為了確保收購最好的生薑的價格優勢,胡銘晨當發現街上出現價格波動之後,他回到家也會要求胡建軍和江玉彩在第二天跟著調價。
在收薑的一開始,很多人還會心有餘悸,價格始終維持在低價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外麵有人有人來到杜格鄉收購生薑之後,價格就開始出現了上漲的行情。
偏僻落後,會讓當地人對外界的訊息獲取上出現延遲和落後,但是外麵那些來收薑的人,這一點就敏感得多。他們有些人甚至已經從終端信息的獲得和分析上,大概知道了今年的價格趨勢,最起碼不可能還會像去年那樣虧,剩下的隻是賺多賺少的區別。
有了這樣的判斷,提價搶購生薑就成了勢在必行的常態。
伴隨著的是,胡銘晨家對好薑的收購價格也從一毛五慢慢漲到了一毛八,兩毛。按照胡銘晨的設定,他家始終維持著至少三分錢的價格優勢。
雖然胡建軍和江玉彩一再叮囑那些賣薑的不要曝露他家花高價收好薑的事實存在,然而怎麼可能會一直瞞得住呢。
天下本來就沒有不漏風的牆,何況杜格鄉就那麼大,那些收薑的與不少賣薑的也是熟識,時間一長,胡銘晨家這種破壞市場行情的做法就引起了人家的不滿。
這天胡銘晨放學回到家,居然在家裏麵看到兩個“熟人”坐在家裏與胡建軍做不愉快的談話。
之所以說是熟人,是因為這兩個人胡銘晨每天至少會和他們又一次見麵,他們就是在街上收薑的王成武和徐明。
王成武和徐明見到背著書包的胡銘晨從外麵走進家裏,一開始兩個人沒在意,就隻當是胡建軍的一個普通小孩子罷了。
不過兩人再一看胡銘晨兩眼,兩人就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胡建軍,這是你兒子?”王成武指著胡銘晨似笑非笑的問道。
“是啊,我家老二。”胡建軍點了點頭。
“小夥,你可真夠機靈和厲害的啊,每天都到我的門前轉一圈,以前我還以為隻是哪家貪玩的娃娃路過呢,現在看來,嗬嗬嗬,居然是為了打聽我們的價格,這一招還真夠不知不覺的。”王成武盯了胡銘晨一眼後譏諷道。
“他不但去你那裏,還每天都轉到我那裏去呢。我也現在才明白,就是個小特務。胡建軍,你這邊擾亂價格就算了,還讓你兒子每天盯梢,這是不是也太不地道了點,做生意有這麼做的嗎?”徐明跟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