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2 / 2)

起先王慧雪會覺得胡銘晨是裝模作樣,但是得知胡銘晨是他們學校的年級第一,並且王慧雪拿出暑假作業來考他,怎麼考胡銘晨都能應對自如時,王慧雪對胡銘晨在心理上就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變化。

一個農村學校的學生,卻是她這個城裏好的小學就讀的學生所不如的,這首先就讓王慧雪在胡銘晨那裏最後一點驕傲的資本蕩然無存。

一句話,不管是比什麼,胡銘晨都比她行,比她厲害。而這個時候的小女孩是最容易產生崇拜意識的,於是胡銘晨就成了王慧雪需要仰視的存在。

“我有空就會來看你的,你放心吧。”

“你要記得來喲,可不許黃牛。”

“嗬嗬,我保證不黃牛。”

......

“前幾天,你打電話回來說,老舅家和別人家吵架,那是怎麼回事?”

吃過晚飯之後,王輝去找同學玩去了,胡銘晨陪王慧雪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王展和肖玉梅則是坐在旁邊談肖玉梅回老家遇到的狀況。

“還能是因為什麼事,不就是收薑的事情嘛。”一提起這個事,肖玉梅也感到不平。

“收薑能有什麼事啊,老舅幹那個好幾年了,而且,聽說他不是和種薑的農戶提前約好收購條件了的嗎?怎麼還會吵啊?”王展一聽就覺得奇怪,往年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狀況的啊。

“就是因為價格啊,這年頭的人,就是見錢眼開,之前是約好,遇到錢,人家也可能不認賬。今年也不知道怎麼了,他們那邊生薑的產量大減,價格就節節攀升。以前談好的價錢,賣的人不認賬了,覺得老舅給的價錢太低,他們要求漲價。可是老舅覺得他是交了定金了,而且也是寫了條子的,沒有漲價的道理,這不,就吵起來了。”肖玉梅解釋道。

胡銘晨本來是專心在看電視的,可是聽到肖玉梅和王展談論的是收購生薑的事情,胡銘晨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的被他們兩口子的談話所吸引,兩隻耳朵豎起來,認認真真的聽他們往下談。

因為在杜格鄉,也有不少的農民會種薑,而且在新薑上市的時候,會有一些城裏的小商人到杜格鄉去收購。他們收購的有兩種,一種就是剛從地裏挖出來的鮮薑,另一種就是清洗和烘烤過的幹薑。不過考慮到數量和麻煩的程度,一般人家賣的都是鮮薑,除非數量大,才會弄成幹薑來賣。

“那一定是價錢漲得厲害,要不是的話,一般人不會幹這種事,種薑的人,應該也希望有一個穩定的收購方上門才對,起碼解決了後顧之憂嘛。”王展是商人,他從利益的角度分析道。

“當然漲得厲害,再過半個多月,新薑就要開始挖了,往年,這個時候上門去說的話,五分錢一斤,好的頂多一毛錢一斤,可是現在的行情是,五分錢沒有人賣了。之前老舅和人家說好的是上門收六分,不上門的話八分,這個價錢算公道的吧。可是現在,有人給到八分上門,不上門收的話一毛二分。你看,價格相差百分之五十了呀。”肖玉梅道。

“那就怪不得人家要心動了,這價格的確相差有點大,而且......照這個行情的話,怕今天的價格要衝新高啊,幹薑恐怕還想像往年那樣一塊錢左右一斤,估計是不行的了。”王展道。

王展和肖玉梅聊的話題深深的刺激到了胡銘晨。

這農產品價格有所波動本來是正常的一件事,可是,王展和肖玉梅喚起了胡銘晨腦子裏蠻深刻的一段記憶。

在胡銘晨的印象裏,97年的薑和前麵幾年與後麵幾年都有極大的不同。在97年前,幹薑往往就是七八角到一塊錢左右的樣子,九七年後幾年,頂多也隻賣到兩三塊,可是,偏偏就是這一年,幹薑的價格出現了極度不尋常的飆升,居然達到了八塊錢一斤。

在重生前,胡銘晨家就能挖三四百斤的生薑,97年那一年,他家生薑一挖出來,有人上門來收,價格合適點,江玉彩和胡建軍毫不猶豫就給賣了,後來價格一路漲到了差不多兩毛,他們很是後悔。

挖生薑的季節過了一個月後,幹薑的價格飛漲到八塊錢一斤,江玉彩和胡建軍更是腸子悔青了。

他們常說,要是那年曉得價格會漲成那樣,我們家幹脆收購生薑來烘烤成幹薑賣,一年就發了。

97年薑價的極不尋常,好多年後,老人們都還在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