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用的了,我們未來的科學園區,要解決十來萬人在裏麵工作,你覺得兩三千畝土地算大嗎?何況,我們的園區一定要環境優美,這就使得綠化麵積不會小。你這樣,如果鵬城沒有適合的麵積,那就往周邊找,反正車程在兩三個小時的都不算什麼。現階段,我們的資金還不夠足,地價能越便宜就越好。”胡銘晨道。
一聽胡銘晨要的園區會有十來萬人就業工作,陳學勝就有些目瞪口呆。這步子也忒大了吧,鵬博電子能夠發展到那樣的規模嗎?還有,鵬博電子有必要弄這麼多工人嗎?
胡銘晨沒有告訴陳學勝,如果胡銘晨告訴他,這十來萬人根本不是工人,而主要是研究人員,恐怕他會更加瘋。
鵬博電子獲得十億美金注資的事情,公司並沒有第一時間對外麵做宣傳,而是在獲得了美國的準入許可之後,公司的媒體公關部門才正式對外做公布的。
而且細心的人會發現,鵬博電子接近年底的時候,各式各樣的宣傳內容突然間多了起來,不僅是在國內,就是在國外,尤其是網路上,每天都會冒出很多有關於ig這款產品以及鵬博電子集團的正麵消息。
為了應對繁重的媒體公關工作,這個部門的人員已經從開始的十幾個人擴充到了五十幾個人,而且其中,差不多一半具有海外留學的經曆。
在這個部門裏麵,不但要熟練使用通用的英語,而且,還需要其他的一些語種,比如日語,西班牙語,法語等等。那些宣傳的內容,有些是他們自己炮製,有些是花錢請當地的公司製作的。
這段時間,整個鵬博電子都處在急劇的壯大之中,幾乎所有部門的人員都擴大了幾倍,包括財務部,以前幾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隨著資金流動擴大,各項支出的繁瑣和增多,財務人員也擴大了六倍。
這還是現在鵬博電子沒辦法提供那麼多辦公條件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現在有足夠的辦公地點,那麼這個膨脹的規模會更加難以想象。
目前鵬博電子所處的那個工業園區,鵬博電子已經變成了最大的一家公司,園區裏麵隻要有空出來的廠房或者辦公樓,立馬就會被他們租過去,簡單裝修一下就馬上投入使用。
經過四個月的不斷完善和整改,ig這亂產品已經趨近於完善了,最然距離胡銘晨的想象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起碼消費者購買之後,正常的使用已經沒有問題。
公司第一批生產出來的五百部手機產品,已經免費提供給各個測試機構以及媒體單位。
對於鵬博電子發生的這些變化,有兩家公司一直在關注著,一家就是名利公司,另一家就是蘋果。
當知道媒體單位和測評機構已經收到鵬博電子的樣機之後,郭名利就曉得,鵬博電子馬上要出貨了。
而這個時候,名利公司也已經調整好的生產線,並且借助於之前的渠道,完成了市場的疏通。
胡銘晨從邵一鵬那裏得知,名利公司前期的市場定位重點就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而且,他們借助於自己的生產優勢,將產品的價格定在三百四十九美元,整整比胡銘晨他們少了一百五十美金。
郭名利之所以要做這樣的價格策略,有他本身的道理。因為他已經知道,蘋果的價格比鵬博電子的還來得低,因此他要突出優勢的話,最直接的就是從價格上著手。
郭名利的這個定價有兩個目的,首先是東亞和東南亞的消費群體,除了日韓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之外,普遍的消費水平還不高,這個價格容易被接受。
其次他就是要通過低價來凸顯胡銘晨他們定價的不合理,最好是讓消費者對他們采取負麵的抵製行為。
當然,這個價格也與郭名利的整體市場策略有很大的關係。他是想搶占高速增長的亞洲市場,在鞏固了這個橋頭堡後,在從亞洲市場擴延到歐美。
換言之,當名利公司針對歐美推出第二代產品的時候,價格就會跟著上揚。
當然,胡銘晨雖然在給名利公司的產品設計上動了些手腳,可是人家也不是大傻瓜,他們雖然沒有投入巨大的實力去研發,也沒有對產品的每一項細節和功能都做反向測試,但是他們做出來的產品能夠使用,這一點人家還是確保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