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談教育問題(2 / 2)

“爸爸,這裏就甭操心了,教育政策,中央有統一的戰略,省裏麵吳書記和戴省長也很重視,我們教育廳相聚出台了一係列的措施,我們省的教育問題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了。”徐熙宇道。

徐熙宇的話聽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是胡銘晨感覺他的話,還是敷衍所占的程度大。

或許所有的孩子長大了都不希望長輩對自己指指點點,都認為自己翅膀硬了,做事情有自己的主張。

“真的嗎?小晨,你說說,你們那邊的教育怎麼樣?真的有很大變化?”宋茜的外公轉過頭看了看胡銘晨問道。

這個問題胡銘晨就不好回答了,聽他們的對話,徐熙宇應該是在省教育廳工作,自己要是實話實說,難免會讓他麵子不好看。可要是不說真話,反過來敷衍宋茜的外公,胡銘晨又覺得很不好,真是兩頭為難。

“你說啊,怎麼,你沒在學校讀書?有沒有變化你不知道?”胡銘晨沉吟沒說話,宋茜最先安耐不住催促道。

“是啊,小夥子,說嘛,這是在家裏麵閑聊,怕什麼。作為男子漢,就應該坦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宋茜的爺爺跟著道。

“這個......我隻是個學生,認識還不全麵。”胡銘晨吞吐道。

“就因為是學生,感觸才會直接,就讓你說你的直接感受,也沒有誰問你全麵看法啊,嗬嗬,宋喬山說你是他的土地,你這個樣子,我怎麼看也不太像啊。我很難想象宋喬山會收一個畏首畏尾的徒弟。”宋茜的外公為了胡銘晨說出他的看法,激將法都用上了。

不過這一招確實是有用,胡銘晨可以委屈自己,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印象,但是他不能給宋喬山丟臉啊。

“那......既然這樣,我就說一說我的感覺吧。”

“說,敞開了說。”宋茜的外公鼓勵道。

這是徐熙宇也將報紙放下來,他倒是也想聽聽這個宋喬山收的鄉下孩子能夠講出什麼一二三來。

別看徐熙宇一副感興趣的樣子,其實,他已經先入為主的將胡銘晨所說的話打成了胡說八道,換言之,不管胡銘晨怎麼講,徐熙宇一句話就會解決他:一個初中生,還是一個鄉下來的,他能有什麼客觀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啊,別聽這些。

“從鄉下來說,我是覺得,教育投入以及教育手法都沒有什麼變化,我家是杜格鄉的,我們全鄉就一所中學,教學質量很差,周邊山村的孩子要到中學就讀,必須起早貪黑走許多路,別說教學質量,就是中午吃飯都是一個問題。學校沒有宿舍,沒有食堂......”

“那怎麼吃飯?都到館子裏麵吃嗎?”宋茜天真的問道。

“嗬嗬,哪有什麼下館子。”胡銘晨艱澀的苦笑道,“絕大多數孩子一年都難得下館子一回,更別說每天日常了。吃飯有三種方式,一種就是不吃,餓著回到家,第二種就是隨便和著一點冷水吃,不管是粑粑,饅頭,還是自己家裏麵炒好的飯。這第三種嘛,那就是條件稍好點的,可以在校門口或者街上買點小吃填補一下。”

“這是中學,小學的話,分散在山裏麵的幾個村子中,從一兩百人到兩三百人不等。小學的校舍不少連窗戶都沒有,就隻有個窗框,這還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是缺少老師。我們那裏的小學,估計一半以上都是靠代課老師支撐著,他們缺乏收入保障,教學水平嘛,因為沒係統培訓過,也就是馬馬虎虎。當然了,當地人的平窮,也讓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不夠充分,這些都使得當地難以出人才,相當多的孩子就讀到小學畢業,再好點的也就是初中畢業而已,繼續往上深造的,屈指可數,鳳毛麟角。”胡銘晨繼續很有邏輯性的說道。

“這麼慘啊!會是真的嗎?那你上學......你不是在城裏上學嗎?難道是我爸爸資助你的?”宋茜覺得詫異,胡銘晨所說的內容超出了他的認識和想象。

宋茜出生在這樣的高幹家庭,從小就生活在省城,對於偏遠農村的現環境條件,她就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當然是真的,我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說謊話。到城裏上學,是我自己考的。”對於資助一說,胡銘晨則是直接過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