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找找看,看看哪兒有動過土的痕跡。”
我們仨便低頭在附近查看了起來,很快,文青山便有了發現,在無字墓碑旁邊,有一簇茂盛的草叢,這簇草叢的顏色與周圍雜草的顏色相比顯得略淺,文青山認為有可能是因為這簇草叢是從其它地方移過來的緣故。
聽他這麼一分析,我們決定就地挖開看看。由於事先沒有準備,我們手頭沒有鐵鏟之類的工具,好在土質比較鬆軟,於是我們便用隨身攜帶的匕首挖了起來。
挖了沒一會兒,便挖出了一個約莫三十公分深的土坑,不過並沒有什麼發現。正當我們準備放棄的時候,忽然隻聽“啪”的一聲,感覺似乎是刀尖碰到了木板之類的玩意。
還真有東西!我們仨頓時來了精神,趕忙加快了刨土的進度,很快,便刨出了一個約摸二十公分見方的暗紅色木匣子來。
木匣子很是沉手,文青山仔細端詳了一番,說道:“這個木匣子是用小葉紫檀打造的,小葉紫檀是很貴重的木材,而且從這個木匣子的工藝來看,應該是清代的東西,算得上是件古董,如此貴重的木匣子,裏麵裝著的也一定是很重要的東西。”
“書肯定就在這裏麵。”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立刻便想將木匣子打開來,誰知我用力扳了扳,卻發現匣蓋與匣身似乎是被粘在一塊了似的,紋絲不動。
木匣子明明沒有上鎖,也不知為何,居然如此難以打開,我不禁有些納悶地嘀咕道:“怎麼這麼緊?”
龍一從我手裏接過木匣子,嚐試著將刀尖插入匣蓋與匣身的縫隙,將匣蓋撬開,卻發現那縫隙十分密實,鋒利的刀尖竟然很難插進去,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總算將刀尖插進去了些許,可任憑他如何使力,也不能將匣蓋撬開。
文青山擔心龍一將木匣子撬壞了,忙製止了他,並開口說道:“這個木匣子是件難得的古董,最好別把它撬壞了。”
“可這匣子的蓋子好像是被什麼東西給粘住了,不撬的話根本打不開啊!”龍一說道。
文青山說:“不!這匣子並不是被什麼東西給粘住了,而是設置了暗鎖。”
“暗鎖?”我有些驚訝,因為我完全看不出來這個木匣子有安裝過鎖的痕跡。
“這暗鎖也太隱蔽了吧,完全看不出來啊!”
文青山點了點頭,說:“清代有一位鎖匠,專門研製暗鎖,他設置的暗鎖,從外表上幾乎完全看不出來。我想這個木匣所設暗鎖,應該就是出自他手。”
“可這暗鎖連鎖孔都沒有,又該怎麼打開呢?該不會是一道無解的死鎖吧。”
文青山笑著說:“嗬嗬,若是無解,又怎麼能稱之為鎖呢!之所以沒有鎖孔,是因為開這種暗鎖,並不需要鑰匙。”
“不需要鑰匙?那怎麼開鎖?”我和龍一都有些驚訝。
文青山將手往龍一麵前一伸,說:“龍兄弟,你把匣子給我瞧瞧。”
龍一忙將木匣子遞給了文青山。
文青山捧著木匣仔細地查看了起來,他在觀察了一番之後,開始用手輕輕搖晃木匣,而在他搖晃木匣的時候,從木匣中傳出了一陣滾珠滾動的聲音。
我納悶地說:“墨老爺子到底在這木匣子裏放了些啥東西?”
我話音剛落,文青山卻皺著眉頭說:“不!滾珠並不是放在木匣裏麵的東西!而正是開啟暗鎖的關鍵。”
“啥!?滾珠是關鍵?”
文青山點了點頭,說:“在這個木匣當中應該有夾層存在,而在這個夾層當中,應該有一個頗為特別的形狀,在我搖晃木匣的時候,滾珠便會在那個形狀當中四處衝撞,看似毫無規律可言,實際上那位鎖匠在其中設置了專門的軌跡,隻使滾珠有沿著這條軌跡運行一遍,暗鎖才會開啟。”
聽了文青山所說,我不禁歎道:“我靠!這麼複雜!?”
“的確是很複雜,因為不同的形狀可以設置完全不同的軌跡,不過,這種暗鎖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
“什麼缺陷?”我忙追問道。
文青山微微一笑,說:“那位鎖匠總共隻設計出了十八種形狀,而這十八種形狀我都有研究,大不了全都嚐試一遍。”他說到這,雙手舉起木匣,繼續輕輕地搖晃了起來,並將耳朵貼在木匣上,靜靜地聽著滾珠在裏麵轉動發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