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鄒閻王(2 / 2)

眾人隨摘來了各種花朵,紮成了花束,每個墳頭各放置五束,而後又拜一番,這才又回到了各自住處。

大誌和大個兒任務已經完成,當下就可以向胡長官辭行,離開這北山難民營,重又回到久別的不老春醃菜店,與其他鳳尾竹成員團聚,想到這裏,大誌和大個兒略顯激動的露出了笑容,可他們的內心總空落落的,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東西。

大誌和大個兒先與同室的難友們一一告別,正要去找趙漢正、大胡子和子良告別,走出木屋後才恍然想起他們已死,頓覺陰陽隔世,兩人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眾難友自然看到了這一細節,可是誰也沒有上前勸慰,也沒有出聲,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臉上布滿了蒼茫的神情---很失落很無奈很惆悵很無助的樣子。

“我們走走吧。”大個兒輕輕拽了一下大誌的袖子。

大誌又是一聲歎息,隨後便漫無目的向前方走去。

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大誌和大個兒突然被當道的鹿砦擋住了去路,這才發現已到營區門口---當時就是從這裏進入了難民營,開始了這些天平淡卻不平靜的難民生活---在這裏,親眼目睹了乖巧如孫子一樣的送糧官,以及那個飛揚跋扈、蠻橫無理的胡長官……

“一切都在恍惚之間,”大誌歎道,“剛來的時候,我們就像兩個傻子,挨了鄒閻王的打不說,險些被大胡子他們狂揍一頓,原本以為這裏的日子將步步維艱,沒想到那趙漢正、大胡子和子良他們盡皆豪邁英雄,反倒讓我們享受到了最大的自由……”

“是啊!”大個兒插嘴道,“主要還是鄒閻王功德無量,別看他平日裏冰若冰霜、凶神惡煞,我總覺得一副閻王心腸,後來才發現他真乃高人,深藏不露、心懷良謀,早就知道了你我身份,卻佯裝不知、不理不睬,反倒幫了我們大忙,讓我們的行動更方便。”

“有道理。”大誌點頭道,“這麼看來,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這裏來去自由,很可能與這鄒將軍的態度有關---他對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他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如這假信事件,他知而不道,我等還以為自己多麼高明呢!”

“高人,真正的高人!”大個兒不吝溢美之詞。

兩人呆望著鹿砦之外茫茫青山,感歎一番,商定前往胡長官處道別。

大誌和大個兒在哨兵的引導下來到了胡長官住處,敲門進入,看到那胡長官正斜靠著被子優哉遊哉抽著水煙,顯然傷勢並無大礙。

“鄒將軍後事處理完了?”那胡長官放下水煙,微微坐起身來,冷冷的問了一句。

“按照您的意思,”大誌回道,“在西邊荒地裏挖了一口墳地,草草掩埋了事。”

“沒辦法,”那胡長官歎道,“要是在平時,以胡長官的身份和戰績,怎麼也得找一幫得道高僧誦經超度一番,檀木棺材收殮,絲綢錦緞加身,眾人夾道相送,並且要將其生平和戰績當著眾人之麵盛表一番,而後公布於眾。”

大誌和大個兒自知胡長官難處,但覺得他此前冷漠,剛才又見其悠然抽著水煙,心裏更添了憤恨之情,隻是嘴上不說罷了,此時聽到胡長官又有如此一說,心裏好受了很多。

“您能不能給我講一講關於鄒將軍的事兒,”大誌試探性的問道,“我覺得你們都很年輕,卻取得了很大成就,我等著實仰慕。”

“談及鄒將軍,”很顯然那胡長官對大誌恭維之言甚是受用,隨身體坐正笑道,“總有說不完的話。這鄒將軍用傳奇二字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他來自中原,小的時候遭遇災年,無以為繼被迫投入行伍,當時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

大誌和大個兒相視而笑,眼神中飽含敬佩之情。

“護國運動爆發後,”那胡長官接著說道,“因其有膽有識,在多次關鍵戰役中立下了奇功,後來破格晉升為營長。軍閥混戰期間,他所管的營平均年齡最小,戰鬥力卻很強,每遇硬仗均取了勝利,深得上峰器重。不到二十歲便成了副師長,領受少年軍銜。”

“真是少年英雄!”大誌讚道。

“天妒英才啊!”大個兒更覺惋惜了。

“抗戰爆發後,”那胡長官略頓,續道,“他駐軍華北,與鬼子在局部周旋有年,屢屢挫敗鬼子銳氣,成了鬼子身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後受國軍內鬥、派係傾軋,成了權利爭鬥的犧牲品,這才被派到了這北山難民營來,來的時候好像還領受了秘密任務。”

大誌和大個兒自然明白這“秘密任務”,但都未再出聲,但二人心裏卻在想:“英才俊傑,本可在亂世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想到竟這般下場,著實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