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正想對付的人,是看似和科爾達克毫無關係的帝國元帥曼哈頓。
帝國這一文一武兩大朝臣明爭暗鬥已經很長時間了,而帝國內部整體也被分為了文武兩大派係。對拉爾文來說,這種競爭在帝國無戰事的時候或許會成為製衡帝國大臣之間的一個利器。但一旦在戰爭之中,文武朝臣如果不能好好配合,顯然是會影響國家運轉的大事。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兩條腿,如果它們不協調好,一個人怎麼走路呢?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在阿爾弗雷德和曼哈頓之間做出選擇。因為往日的仇怨,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很難被調和的。而現在來看,拉爾文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放棄了曼哈頓而選擇了阿爾弗雷德。
沒有拉爾文的支持,阿爾弗雷德自然不可能這麼輕易地就搬倒曼哈頓。但是從這件事裏麵,科爾達克也看到了阿爾弗雷德對於人心的把控程度。
拉爾文、曼哈頓、蘭米爾、科爾達克、薇拉,這些人就是這次事情的關鍵人物。而阿爾弗雷德卻如同預言一般準確的把握了每一個人的行動計劃。他清楚科爾達克重視薇拉,也知道科爾達克一直在心中對自己都有著仇恨的心理。
所以阿爾弗雷德隻要讓薇拉消失,再給科爾達克一些信息刺激的話。這個男人必然會不顧一切的想辦法來找薇拉,而且,還肯定會針對這自己展開一些不理智的行動。為此,當逃兵、襲擊帝國城主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他也清楚蘭米爾對於科爾達克的重視,所以當科爾達克陷入困境之後,蘭米爾的幫助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緊接著,曼哈頓對於自己這唯一一個直係血親有多疼愛也被阿爾弗雷德算到了。而且他似乎也算到了曼哈頓會付出什麼代價,於是曼哈頓退出,阿爾弗雷德獲勝。
最重要的是,阿爾弗雷德也清楚拉爾文的想法。從往年軍隊職務的調動就不難看出,拉爾文早就有慢慢拿削減曼哈頓一派勢力的意思。經過幾年的消磨,現在的曼哈頓雖然在軍中有威望,但是卻已經沒有那種為了他甚至連帝國都會反抗的絕對親信了。
所以阿爾弗雷德抓住了這一次機會,他通過這些人物之間的連接關係非常輕鬆地就讓帝國的元帥主動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權利。而他做的,隻是綁架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兵團長副官罷了。
弄明白這一切之後,科爾達克對於阿爾弗雷德產生了一種恐懼感。這個家夥不愧是帝國的宰相,這樣的算計,這樣的城府,科爾達克覺得自己不服不行。
科爾達克是直到被蘭米爾提起的時候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來他趕緊開口提醒蘭米爾,幡然醒悟的牧師趕忙回去找曼哈頓,但是此時曼哈頓的信封卻早就已經來到了梅林德爾……
後來科爾達克就沒有再見到過蘭米爾,甚至連帝國元帥曼哈頓都不知所蹤。現在他們兩個猶如人間蒸發了一樣,這讓科爾達克心中更是蒙上了一層陰雲,難道阿爾弗雷德真的要趕盡殺絕才行?帝國不少人都在談論此事,但是卻沒有人知道曼哈頓的下落。有人甚至又把這口黑鍋扔給了雷格納,認為是雷格納又對曼哈頓做了什麼。否則誰還能讓帝國元帥都平白無故的消失呢?
科爾達克本來是想找曼哈頓的,但是他卻在見到薇拉之後打消了這個念頭,既然阿爾弗雷德真的釋放了薇拉,那麼就證明了一件事情,阿爾弗雷德非常懂得分寸,也真的不想在這個時候再激怒雷格納。
再反向思考蘭米爾兩人也是一樣的,如果蘭米爾兩人真的死在了阿爾弗雷德手裏,那麼科爾達克毫無疑問是會紅著眼睛找他拚命地。到時候,雷格納也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
所以,科爾達克現在隻能壓住自己的焦躁心裏,慢慢等待事情的結果。
可是不論如何,科爾達克都已經不想再和阿爾弗雷德做對了。這個家夥雖然沒有任何力量,但是城府確實深的可怕,和這樣的人為敵,科爾達克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勝算。所以,科爾達克此時隻能無力的作出決定:既然活下來了,就帶著自己身邊的這些人離開吧!
這算是變相地對阿爾弗雷德認輸,但同樣也是能讓自己損失降到最低的最明智的舉動。
可問題是,科爾達克可以走,但是雷格納卻走不了。正如雷格納自己說的那樣,他現在幾乎可以說是陷到了這個名為軍情處的泥潭裏麵了,想要逃脫,隻怕是很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