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見的馬來西亞
生活方式
作者:周雨疏
在熱帶,到處是旋轉著不停的吊頂電扇,瓷磚地板,奶油黃和白色的建築,一年四季不停生長的植物。曾經華人的文化被帶到這裏,經過幾百年的發酵,如今已然演變為了一種新文化得到延續,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裏,或許包容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力量。
2015吉隆坡 馬來西亞國慶日
八月中旬,我接到任務,於八月底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采訪當地三十一日於獨立廣場舉行的國慶盛典。在這之前,我對馬來西亞的印象僅限於有很多的華人,處於熱帶氣候炎熱潮濕及不太安定的社會環境。
出發之前收到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發來的行程安排,整個采訪時間一共八天,除了去到吉隆坡參加他們的國慶慶典外,還會到另一個海邊的小城市——檳城進行參觀。
就這樣,二十九日下午四點我們一行四人穩妥妥地降臨到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出了機場在當地地接的陪同下吃過晚飯,住進了吉隆坡斯裏太平洋酒店,因為整天的行程大家都已經很疲憊,所以到達酒店後都早早回到各自房間休息,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們才知道這裏正在發生一件大事。就在我們抵達吉隆坡當天下午兩點,有數以萬計的當地民眾參加了馬來西亞幹淨與公平選舉聯盟組織的集會。他們穿著黃衫在獨立廣場周圍進行示威遊行,要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因之前爆出的金融醜聞下台。國慶前夕的示威絕不會是突發狀況,馬來西亞政府方麵派人與其組織聯盟進行談判,最終示威活動於三十號晚宣告結束。據競選盟稱,三十號當天穿黃衫的示威者人數高達三十萬人。而三十號我們正在參加由馬來西亞旅遊局組織的推介會,外麵發生的事情,我們都隻能通過當地媒體而得知。
紅白相間的橫條,左上角深藍色的背景上分別印著一輪黃色的月亮和一個太陽,這就是馬來西亞國旗。它被高高地懸掛在牆上,貼在手臂上,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捏在手上。在國慶當天,整個吉隆坡都被這浸染在紅白藍黃的顏色當中。
在獨立廣場,為迎接馬來西亞獨立第58周年,天還未亮,民眾們就已經開始等候。早上七點鍾政府官員們陸續到達,從通訊與媒體部部長到總理、副總理夫婦,最後是國家元首以及他們的國王,整個過程持續將近一個小時。慶典於八點準時開始,海陸空軍隊士兵組成的方隊通過主席台接受檢閱,各族民眾身著民族服裝參加遊行,並表演具有傳統特色的舞蹈。無論是馬來人還是華人,印度人,他們手中都紛紛揚著國旗,情緒高昂地唱著國歌。不難看出,在幾百年的曆史發展裏,他們早已經深深融合在了一起。
來到馬來西亞之後我才知道這裏的憲法規定了所有的馬來人都是穆斯林。所以當你走在街上可以看見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女性,她們穿著保守,有的甚至隻能隱隱約約看見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珠在轉動,這對身為遊客又生長在中國南方極少接觸穆斯林的我看來是一種警惕又嚴肅的符號,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種壓迫感。但我無法對這種感覺做出過多評論,因為從根本上來講,這是源於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而造成的異樣感受。不過在商場裏,我也親眼看到許多穆斯林女性在化妝品櫃台前嚐試各種顏色的口紅,她們大都畫著較濃的妝,盡管發型和衣著上難以有所變化,但依然追求美麗。而身為穆斯林的馬來男人們,則隻能夠與穆斯林女子通婚,並且與其他女性幾乎不進行身體上的接觸。
紮根在檳城的華人文化
在馬來西亞國慶慶典結束後的第二天,我們從吉隆坡國際機場搭乘馬航去檳城,登機前巧遇新馬航CEO克裏斯托福穆勒,才知道原來當天是馬航內部重組後以“新馬航”(MAB)名義投入運營的第一天。這家曾經排名全球第六位的航空公司,在“MH370失聯”事件之後裁員共計6000人。如今重新命名也代表期望能有個新的開始。
從地圖上看,Penang就像一隻正在跳舞的海星。檳城原名叫韋爾斯親王島,後來取英皇喬治三世的名字,改名喬治市。1800年吉打王再把海峽對岸一塊土地割讓給東印度公司,利茲以當時印度總督惠斯裏為名,取名惠斯裏省。1832年,檳城和馬六甲及新加坡合為海峽殖民地,因此迅速發展成為重要商港。這裏現任的首席部長林冠英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屬中,唯一的華人首席部長。
在馬來西亞,華人祖先幾乎都來自於福建,廣州,海南這幾個地方。在十九世紀,他們通過貿易、錫礦業、修建鐵路移民到此,剛開始生活非常辛苦. 但後來通過勤奮的工作和機遇,很多華人反而成為了富商。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檳城,在過去的幾百年裏,華人占總人口比例是最大的,直到近年才被當地巫裔族所取代,成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