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阿貴的皮子(1 / 2)

碎金城是西夏的國相梁乙埋在無定河的西邊修建的一座屯兵寨,為的是保衛銀夏二州,和宋軍隔河對峙。

戰時互相攻伐,和平時互市,神宗元豐四年,大將軍種諤率領大軍一舉攻伐了碎金城,至此一直都掌握在宋軍的手裏。

可是由於作戰的時候毀壞了渡口,平時宋軍也沒有人進行把守,一來二去的很麻煩,漸漸的碎金城也就成了山民們的地盤,開始的時候宋軍還擺渡過去清剿山民,可是他們發現,軍隊還沒有開拔,這些人已經跑進了山裏,或者跑到了宋軍和西夏的軍事緩衝區,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山民其實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盜匪,可是他們又和盜匪有很大的不同,充其量就是一個沒有戶口不被大宋承認的野人而已。

他們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資,渡口一直沒有修好,以及官府對這種人的痛恨,導致他們一直沒有機會下山和嗣武城裏的百姓進行互市。

他們平日裏所需要的鹽,還是據此三裏之外的懸空寺的那個酒肉和尚給施舍的。

這個和尚平日裏都不住在寺裏,拿著個盆子到處遊蕩,回來的時候總能帶點兒日常的生活用度,也都散給了碎金城的百姓。

懸空寺本來是西夏碎金城的前哨關隘,後相繼在此造像建廟,企圖得到神靈的保佑,也可能是覺得殺虐太重,想通過神靈來洗刷身上的罪孽。

被宋軍占領之後,佛像就保存了下來,寺廟逐漸就成了規模。

有些掛單的和尚就會選擇在這裏留守,那個喝酒吃肉的和尚來這裏落腳也不過是前年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懸空寺裏供奉的不僅僅是佛教的佛祖,還有道教的祖師,所以,這裏是融佛教,道教於一體的寺廟。

想來那些石佛肯定是西夏人修建的,宋人信奉道教,自然把整個人生都會完完全全的交給自己的信仰。

吳熙來這裏的原因自然不是來看寺廟的,他是在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發財的路子。

山民需要基本的生活的物資,而山下的人需要山民手裏的貨物,主要以動物的皮毛為主。

這樣兩相互市,各取所得,吳熙從中賺取一點點的利潤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碰見阿貴恐怕是吳熙想要把這件事情做下去的原動力。

阿貴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民。

吳熙見到他的時候,全身上下浮腫的不成樣子了,整個人看上去沒有一點精神,看見吳熙的第一眼就發生了幹嘔的現象。

吳熙當然不會認為這人是嫌棄自己才做出的惡心狀態,這樣的表現形式隻存在在後世的調侃之中。

阿貴連最基本的生活物資都不齊全,自然不會做出這種毫無意義的舉動。

這是典型的身體缺鹽的征兆,而且身體的承受能力已經達到了上限,要不是身體實在抗不住了,他也不會冒險淌水過來尋鹽。

見吳熙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子,心裏沒有多少負擔,直接上來就在吳熙的牛車上找東西。

一邊找一邊說:“有沒有醃菜,或者是和鹽有關的東西,要是今天再吃不上鹽,恐怕連回去的力氣的也沒有了。”

一般的人看見這一幕,除了把這個神經病趕走之外,就是拉去報官,衙門大量的收購山民,這是整個宋朝的一樁買賣,在衙門排上號的山民,最多的時候能值到一貫錢,夠買一頭肥豬的了。

可是吳熙看見的卻是一門生財的渠道。

從眼前這個人的眼神中,吳熙完全可以發現,隻要你給他鹽,就可以不等價的換取他身上的任何值錢的貨物。

鹽在這些人的眼中就像後世吸毒的人對於毒品的依賴是一樣的。

“你叫什麼名字?”

吳熙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個人在一個罐子裏找了吳熙花了三文錢買的醃菜,身手撈了一把就往嘴裏塞,趁他還能聽懂人話,隨口問道。

“阿貴!”

簡單而且直接,再也不說任何一句話,仿佛隻要多說一句話,就會白白的損失了補充鹽分的機會,在他看來,這位少年之所以讓他隨便取用,是有時間限製的。

“不著急,你可以慢慢的吃,甚至可以拿回去和你們的家人一起分享。”

吳熙說道。

阿貴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愣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在他的眼裏,這個世界上除了那個吃肉的和尚之外,就沒有一個是好人。

本來他已經做好了挨一頓打的準備,沒想到這個半大的孩子沒有生氣,反而要把這一壇子菜都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