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前戰國時代,九州大陸有二十三個國家和部落,各國之間相互討伐,戰亂不休,以西晉、大懿、呂國國力最為強大,在經曆三百多年無數次兼並戰爭和此消彼漲後,南薑、古越等國漸漸強大,列國、建州等小國被相繼吞沒和合並,國與國之間的強弱和附屬關係相對穩定下來,進入“後戰國時代”。
後戰國時代初期,九州東有大懿、禹國,西有晉國、涼國,南有古越、薑國、離國,北有遊牧民族尓契、呂國和附屬於呂國的諸個部族,基本形成以東陸大懿、北方呂國、西方晉國為主的三股勢力。
兩百多年後,實力強大的呂國國力漸漸衰退,最終被西晉和大懿聯合消滅,遊牧民族爾契成為北方的主導力量,至此,天下被一分為七,西有晉國獨霸,東有大懿、禹國兩國鼎力,南有薑國、古越、離國三國連衡,北有尓契一國稱雄,九州進入後戰國時代中期。
後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爭霸,各國割據之下尤以西晉國力最為雄厚,大有一統天下之勢。
故事的開頭,始於一場錯誤的戰場——月城之戰。
九州大地曆經千百年戰亂,除了硝煙彌漫的種族紛爭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一個獨立於諸國的古老教派——靈月教。
後戰國時代中期,時值大懿真宗十三年,晉國元朔二十七年,大懿和晉國聯合圍剿巫黎,領將分別是大懿天子胞弟翊親王,晉國兵馬大元帥沈華,大懿軍師是翊親王年僅十八歲的幕僚穆長弓,晉國軍師乃晉國國師崇義,在兩國強烈的攻擊下,巫黎的月城在短短兩個月被攻下,靈月教教主楚淩彥取下巫黎的聖火,製成結界阻擋了兩國最後進攻從而保全了族人,而他自身則舍身救教,和年僅十一歲的女兒一起葬身火海。
靈月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九州蠻荒時代,雖然具體已經無法追溯,但是他們守護九州和平的信仰一直流傳,教中首領被稱為“尊主”,曆代以來皆由楚氏一族擔任,這是一個神秘的家族,傳說,神的使者會誕生於他們的後代中,他們是九州的“先知”,有著罕見的“預見”能力。
盡管他們擁有著非凡的能力,他們卻甘願做九州的隱士,在巫黎部落研習著精秘的術法,探索天地之永恒,一經亂世,他們會像神的使者一樣降臨蒼茫大地守護和平。
後戰國時代初期,楚氏一族誕生過一個先知楚昊天,並擔任靈月教第七十八代教主,楚昊天預見九州接下來兩百年的煙火,毅然決定派使者進駐到九州諸國中隱蔽,以圖平衡戰亂,而這些隱士和他們後代的名字被隱作在《青龍賦》之中。這一龐大的計劃持續了一百多年,隨著諸國戰亂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到後來,這個計劃被九州諸國所誤解,巫黎部族從此成了九州諸國共同的敵人。
月城之戰後,靈月教教主楚淩彥葬身火海,青龍賦不知所蹤,巫黎走向衰落,而備受大懿天子賞識的穆長弓晉升為大懿國宗清雲門門主,成為大懿皇帝近身幕僚。這個東陸叱詫風雲的逸群之才,幼時授業於晉國國宗君義門前門主卓遜,十五歲出師投奔到大懿翊親王旗下,十八歲擔任以墨家學術為尊的國宗清雲門門主。相傳,其人心思極其縝密,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冷靜果斷和內斂城府,卻內心溫潤博愛,寂寞哀傷,心懷蒼生而悲憫世人;劍術上,擁有超群的領悟力,造詣深厚,獨創“追月劍法”,望遍大懿無人可比。
月城之戰後第三年,也就是大懿真宗十五年(爾契爾曆十七年),大懿和北方強大的遊牧名族爾契開戰,爾契戰敗。戰亂結束後,獲勝國大懿穆長弓自薦以人質身份滯留爾契三年,以表議和誠意,兩國在大懿邊境夏淵台簽訂盟約通使殷勤,友好往來,史稱“夏淵之盟”。
三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