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用古話說: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第三——蟲洞
1概念定理: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30年代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的,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截至2012年其存在性尚未確認。
蟲洞瞬間移動的可能,如同超時空轉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研究發現,“蟲洞”的超強力場可以通過“負質量”來中和,達到穩定“蟲洞”能量場的作用。科學家認為,相對於產生能量的“正物質”,“反物質”也擁有“負質量”,可以吸去周圍所有能量。像“蟲洞”一樣,“負質量”也曾被認為隻存在於理論之中。不過,目前世界上的許多實驗室已經成功地證明了“負質量”能存在於現實世界,並且通過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負質量”。
據猜測,宇宙中充斥著數以百萬計的“蟲洞”,但很少有直徑超過10萬公裏的,而這個寬度正是太空飛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負質量”的發現為利用“蟲洞”創造了新的契機,可以使用它去擴大和穩定細小的“蟲洞”。
如果把“負質量”傳送到“蟲洞”中,把“蟲洞”打開,並強化它的結構,使其穩定,就可以使太空飛船通過。
蟲洞連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與白洞之間傳送物質。在這裏,蟲洞成為一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羅森橋,物質在黑洞的奇點處被完全瓦解為基本粒子,然後通過這個蟲洞(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羅森橋)被傳送到白洞並且被輻射出去。
第四——離子引擎
離子引擎是采用電推進的一種,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一個電場使一束正電荷或離子加速遠離飛船。雖然歐洲宇航局目前承擔月球探測任務的飛船SMART-1也使用電推進,但是這種新型的離子引擎在燃料的效率方麵是其10倍。歐洲宇航局的工程師表示,在動力的需求與SMART-1飛船相當的情況下,未來的飛船使用新的離子引擎將使其不僅僅能到達月球,而且可以穿越整個太陽係。 這次測試的新型引擎被稱為DS4G離子發動機,是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在短短4個月中設計製造的。新型引擎的第一次測試已於2005年11月在歐洲宇航局設在荷蘭的歐洲空間研究和技術中心電推進實驗室進行。 DS4G離子引擎應用了與傳統離子引擎不同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由英國離子推進學的先驅戴維-福恩在2001年提出的。他使用了4個柵格來解決傳統離子引擎存在的不足,即分兩階段來減弱離子的吸引和加速度。在第一階段,前兩個柵格之間的距離很小並都在極高電壓下工作,電壓的小差別使離子可以安全地離開而不撞在柵格上。在第二階段,另兩個柵格放置的距離比較大,並在低電壓下工作。兩幅柵格電壓的巨大差別可以大幅加速提取的離子。 測試中,研究人員探測到的電壓差別高達3萬伏,這產生了一個以21萬米每秒飛行的離子,比傳統的離子引擎設計快了4倍。而這也使引擎的燃料效率提高了4倍,並使得引擎更加緊湊。 然而,歐洲宇航局稱,新型引擎設計應用到航天領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他們下一步將從新引擎的實驗室試驗轉入飛船飛行應用上,並恰當定義這種新引擎能夠進行的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