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物聯網的生豬肉安全溯源係統應用研究
出類拔萃
作者:李愛軍 李晉瑤
摘 要: 食品安全不僅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我國一向將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對於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非常重視。目前,我國已將全麵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視做一項全局性的戰略任務。本文立足民生產業領域,以豬肉產品安全為應用藍本,對基於物聯網的豬肉溯源模型進行研究。
關鍵詞: 物聯網 農業 信息化 農產品安全
所謂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又被稱之為傳感網。顧名思義,物聯網即“實現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絡”,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係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其體係架構主要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個層麵。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作為新科技的代表被運用於包括農業在內的許多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確保動物食品的安全性已經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物聯網農產品安全溯源是近年來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麵。由於動物食品的生產加工鏈條逐漸增長,環節逐漸增多,消費者很難從食品鏈的最終環節了解食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物聯網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大大提高,農產品輕易追溯至其源頭。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和價格穩定可以算是關乎民生的最重要問題之一。食品安全問題不僅關乎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還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息息相關。因此,各級政府都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食品安全溯源對於人民的健康安全及全社會的穩定發展起著極大作用,它能夠對食品安全的供應鏈進行全程控製,隨時確定產品和原料的來源,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之時可以直接追溯到源頭,找到問題並進行治理和補救,降低損失,簡化問題程序,降低處理難度,並為受食品安全問題困擾的企業和個人樹立信心。
1.係統概述
我國畜牧產品雖然多種多樣,但生豬作為我國極其重要的畜牧產品之一、我國城鄉居民動物性食物的最主要來源,在我國畜牧業中依舊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我國豬肉產量已超過全球總產量的50%,在我國出口產品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此看來,生豬食品的質量安全和價格穩定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近年來生豬注水肉、瘦肉精事件絡繹不絕,給我國的生豬行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為了保證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安全穩定,必須加強對食物安全的管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了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於各種食品尤其是畜牧產品的生產加工鏈條很長,消費者想要了解食品的來源非常困難。食品安全溯源係統能夠幫助人們在食品安全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追溯至單一環節,找到問題所在並對其進行有效治理。
簡單來說,本係統能夠對生豬從出生到屠宰整個飼育過程進行統一的監控,對其飼養管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飼料使用等環節進行記錄和分析,確保生豬肉的新鮮和營養健康。每一隻生豬乃至於每一份生豬肉在進入消費市場後,消費者都能從其攜帶的唯一識別碼上對飼育過程和畜產品的流通過程進行查詢。
2.係統設計
生豬肉安全追溯係統主要由養殖場係統、屠宰場係統和銷售係統三個部分構成。通過網絡進行各部分之間的數據連接和傳輸。物聯網技術的引入為自動化跟蹤和追溯生豬肉信息提供了平台,在給人們提供了安全保障、保證了信息追溯有效性的同時有助於實現庫存的科學管理、物流的優化配置。在對生豬進行飼育和加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為其製定唯一的電子標簽,並且通過閱讀器對生豬信息進行采集,在將信息傳入中央服務器的同時也將其標注在產品包裝上以供消費者登錄服務器進行信息查詢,起到食品溯源的作用。
生豬肉安全溯源係統結合我國《食品安全法》和我國商務部財政部對開展“放心肉”服務體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等規定,將高新技術逐漸引入傳統行業中,通過政府、企業的統籌規劃管理,對生豬肉的供應鏈流程實現最大限度地優化,最終達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目的。目前主要引入的物聯網技術設備主要包括電子標簽、溯源電子秤、身份識別卡等。
采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結合身份識別卡實時有效地對生豬產品從飼養到流入消費者餐桌之間的一係列環節進行監督記錄,並將所得到的信息通過互聯網、GRPS等網絡技術傳送至中心數據庫。通過豬隻上攜帶的RFID電子標簽或者二維碼標簽等賦予生豬肉完整有效的身份證明,保障消費者的監督權和知情權。保證所有個體產品都擁有自上而下的完整追溯記錄,為政府提供監管和預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