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章 無情血(上)(1 / 2)

日月山下翟桓的大帳前,一頭三個月大的小牛犢被帶到了翟巴托麵前,小牛犢瞪著濕漉漉的大眼睛不時地伸出舌頭舔著巴托的手,看得出來隻是有很溫順的小牛犢兒,巴托回頭看著翟桓說:“爺爺,這小牛犢太老實了,沒意思。再說這是三個月大的,可我已經連著摔倒三隻四個月大的小牛犢了。”

翟桓:“來人,為何這次送來了三個月的小牛犢,還是這麼聽話的,這分明就是頭小母牛嘛。難道找不到四個月大的公牛了嗎?”

仆人:“大狼主,周圍的小牛犢都找遍了,合適的基本都被巴托王子摔倒了,實在找不到隻好拿小母牛充數。”

翟桓:“那怎麼行,再去找。諾大的匈奴怎會找不到四個月大的小牛犢呢?告訴部眾絲毫不會損傷小牛而且還給他們補償的。”

仆人:“”實在沒合適得了,剩下的要不就是太小要不就是太大。大狼主大閼氏部那裏今年有不少小牛出生,要不我去那找幾頭過來?”

翟桓:“買,或者換回來也行。”

“是。”

當天下午,仆人從大閼氏部用馬換回了十隻公牛、十隻母牛和二十多頭小牛犢。這些小牛犢基本上都是四個月往上的,由於養護的好這二十多頭小牛犢一個個膀大腰圓顯得都特別精神。翟桓見過之後很是滿意,挑了一頭看起來不算大也不算小的牛犢交給巴托去玩,剩下的都趕進了牛圈裏。為了安全起見,這小牛犢的父母都被特殊照顧,大公牛不僅被拴在樹上而且它的四蹄還被皮索絆住,而母牛則被兩道皮索拴在一棵樹上。

這個時代別說是戎狄就連中原農耕民族都沒發明出穿鼻控牛這項技術,這個時代的牛主要是用來駕車、騎乘、作為祭品以及吃肉,隻有當鐵器出現之後,也就是戰國時期用牛耕地才逐漸普及,穿鼻控牛的技術才被發明出來。

而這對公牛母牛僅僅是用繩索拴住了而已,根本就沒有鼻環啥的。別看是簡單的一個穿鼻技術,有和沒有這之間的差距可大了去了。《呂氏春秋》記載:“時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顫,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其棬,而牛姿因此之,順也。”翻譯過來就是,讓烏獲這樣的大力士用力拽牛尾巴,就算牛尾拉斷、力量用盡,而牛也不走。讓五尺高的小孩子拉著穿過牛鼻子的棬豎,而牛就聽任他的擺布。由此可見穿牛鼻這個貌似小兒科的發明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其實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的。可惜連中原都沒有的技術,匈奴就更別說了。

仆從按照以往的習慣,牽這小牛犢轉了幾圈,有給它為了幾把嫩草,小牛犢逐漸的露出了活潑的樣子。這時候仆從把小牛犢留給了巴托他自己去牛圈看著大牛,巴托身邊有侍衛跟著就足夠了,往常也是這樣的不用擔心什麼。

小巴托先是繞著小牛犢轉了一圈,小牛犢一位他要喂自己於是跟著翟巴托轉了起來邊轉還邊哞哞的叫個不停。

突然,巴托猛地一轉身雙手抱住小牛犢的脖子,右腳順勢插進小牛犢的兩隻前蹄中間人後全身用力大喊一聲:“哈嘿!”

小牛犢掙紮著哞哞的叫著,可最後還是拗不過翟巴托的力氣撲通一聲翻倒在地。場外一片喝彩聲,台階上的翟桓也是滿意的哈哈大笑。牛圈裏的打工牛和大母牛哞哞的叫個不停,仆從趕緊安撫,後來大公牛和大母牛一看小牛犢很快站起來了也就安靜了下來。

翟巴托感覺今天這頭小牛犢耍起來特帶勁,於是他一次次的把小牛肚摔倒在地,而大公牛和大母牛顯得越來越暴躁,就在翟巴托最後一次把小牛摔倒準備結束今天的訓練的時候,隻見小牛犢迅速蹦了起來隨後一個趔趄,一汩汩的鮮血從小牛犢的鼻子嘴裏噴了出來,小牛犢的四肢亂顫終於再也站不住撲通一聲趴在地上。

哞哞~~~~~~

小牛犢的叫聲淒慘極了也越來越無力,本已暴躁不堪的大公牛們的怒吼一聲拽斷了身上的皮索一頭撞倒牛欄衝向翟巴托。仆從嚇得大喊:“攔住它快攔住它!”

幾個部眾衝了上去想要攔住大公牛,不料暴怒中的大公牛一低頭一用力幾個部眾慘叫著被頂的飛了出去。而大母牛的牛眼已經紅了,它怒吼一聲掙斷兩根繩索衝出牛欄,那個仆從想攔卻被母牛一頭撞倒碩大的牛蹄子狠狠跺在仆從的腿上,仆從慘叫一聲抱著腿在地上翻滾不止。

翟桓大叫:“射死它們!巴托快跑!”

嘣嘣嘣,一支支利箭射向大公牛,十幾個侍衛端著長矛衝了上去,一杆杆長矛插進大公牛的身上。就算再健壯的牛也禁不住又是利箭又是長矛伺候哇,終於大公牛在距離翟巴托三十多步的時候撲通一聲倒在地上四蹄一蹬死了。而此時翟巴托卻看著有出氣沒進氣還在奮力慘叫掙紮的小牛犢發呆。他摔倒過這麼多小牛犢,還從沒見過一個被摔死的呢。三個月大的小牛犢都沒事,怎麼四個月的反而還不如三個月的結實呢?當大公牛轟然倒地,翟巴托這才驚醒過來,當他看見爺爺向他跑過來的時候還伸手指了指地上的小牛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