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八章 箕國歸秦(2 / 3)

實際上東胡是以戎族為主體發展起來,甚至和山戎還有著很深的血緣關係。東胡族係包括的部落和衍生出來的民族有很多,其中有烏桓、鮮卑以及由鮮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禿發、吐穀渾各部,此外還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室韋、蒙古。

濊貊是生活在古代東北鬆嫩平原上的古老民族,又稱貉、貉貊或藏貊,華夏古文獻稱之為“白民”,“毫人”或“發人”。穢貊族是由濊人和貊人彙合而成,以農業城柵為特點,不同於遊牧族。

秦漢之際,鬆嫩平原出現第一個國家--“濊王國”,在漢代人們發現了“濊王之印”,其“國有故城”,穢貊人也分很多支係,而其中索離人是其主幹係統,他們飼養豬、馬、牛,又善於狩獵。索離人生活在嫩江以東、鬆花江以北的鬆嫩平原地帶。嫩江下遊肇源縣白金寶遺址就是索離人的文化遺存。東漢時,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再用穢貊和索離族名,而采用鳧臾族名,中原王朝譯作夫餘,後改為扶餘人。

扶餘人的主幹居住的中心在今吉林省農安境內,一度強盛。到魏晉南北朝時,夫餘族政權開始衰落,而同屬於濊貊族係的高句麗、百濟、沃沮等民族開始強盛,高句麗人打敗了扶餘人,扶餘人便逐漸融合到了高句麗人之中,從此,濊貊族係的主幹從扶餘人變成了高句麗人。

夫餘人在東部的主力被高句麗人打敗後。殘留在嫩江中遊東岸的夫餘人改稱“豆末婁”、“達末婁”,主要生活在以烏裕河為中心的地區,已經建立起奴隸製性質的政權,生活是以定居的農業生產為主。後來,在東鄰通古斯-肅慎係的勿吉人的進攻和西鄰東胡-室韋人的襲擾下,主動與中原政權建立貢屬關係。八世紀初,豆末婁被通古斯-肅慎係的黑水靺鞨及東胡-室韋諸部所吞並。而同屬於濊貊族係的高句麗人也被唐朝消滅,並入渤海國等東北各族和朝鮮新羅等族。

肅慎就是現代滿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 周武王時,肅慎人入貢“楛矢石砮”。成王時,肅慎氏來朝,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康王時,肅慎複至。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見遠在春秋以前,肅慎人已臣服於中原王朝。

張固代表大秦國君安撫了三部首領,隨後開爐為三部首領鑄造官印,並以大秦國君之命冊封三部首領為上卿,官居大夫之職,代替大秦管理各自部眾。並擇吉日登至高山之巔祭祀天地,與三族首領歃血為盟,三族首領也宣誓效忠大秦。十日後,張固命人伐木做排,排排相連在浿水(鴨綠江)上搭起了浮橋,三萬大秦旄頭騎,兩千關山營鐵騎外加三位大首領所率一萬五千各部士卒跨國浿水(鴨綠江)直奔箕城而去。

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出現在還處在原始發展狀態的朝鮮半島上,那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但是因為有張固在,聞熙就不能肆意的殺戮了,總得先問清楚這些光著脊梁的嘴裏嚼著草根的人有沒有敵意呀。看著這些土著人淒慘的樣子,就連殺人如麻的旄頭騎將士們都覺得這樣的個人就算不殺也活不了多久,你想都天天吃草了還能活多久哇。

不過呢,秦軍還真遇到山戎殘部,打了很多勝仗的閔得意忘形的領著手下找秦軍想要討還公道,沒想到一個照麵之後,隻剩下閔領著一百多人狼狽逃竄,一直逃到浩瀚的大海邊這才停住。

閔逃跑的時候,張固好奇的問聞熙:“這是山戎部?他們的首領是不是傻子?明知道是雞蛋碰石頭還要來拚命,是不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