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鎮北狼煙(2 / 2)

對以那些不老實的,秦軍也不客氣,直接人道毀滅了事。這個時期的大秦可不像後來的朝代那樣以儒家思想治國以黃老之道修身,這個時代的不僅是秦國,所有的諸侯國都如狼似虎,這也就是到了戰國時期,孔夫子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理念異常艱辛的真正原因所在。

試想一下,在春秋和戰國時代群雄割據諸侯爭霸,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統治者所思所想無一不是今天我拿下這裏,明天必須拿下那裏,誰有心思聽別人在耳邊磨叨什麼做人要厚道,要做到忠、孝、仁、義理、智、信。要坐到仁義要施仁政,要突出一個仁、核心一個仁、重點一個仁。要做到和諧、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吧啦吧啦,這樣做才是個合格的國君。

然而翻遍春秋戰國史冊滿眼全是父子相殘,兄弟反目,夫妻劈腿,同宗互懟的場麵,正好似羊毛掉進亂麻堆怎一個亂字了得。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想要說動諸侯一儒家思想治國,那不就是讓諸侯打自己的臉嘛,那誰還聽你的呢。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諸子百家蓬勃發展的時期,這些先哲們用他們那超越時代的腦袋為後世子孫留下的寶貴的財富,秦國算是依法治國的典範,所以戰國末期才有秦法嚴苛之說。這麼嚴厲的法律約束下,秦人在國內絕對乖的跟小貓咪似的,但是隻要加入軍隊上了戰場,而且還是出了秦國作戰那情況是嘿嘿嘿了。想想也是在國內被壓抑了那麼久,總得發泄一下不是,所以說嚴刑峻法也是保持一個國家軍隊戰鬥力居高不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占之地,秦軍鎮壓不服從的部眾甚至舉族皆滅的情況很常見,不這樣做根本穩定不下來,不這樣做將來文官來了都沒法開展工作了。

所以秦軍上下深刻理解了蒙義提出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指示精神,嚴格貫徹落實了蒙義製定的對不服者必須實施殺光、燒光、搶光的具體要求,於是鎮北城所轄區域內太平了。

蒙放的守將府並沒有設在溫都兒山的最高處,而是放在半山腰和城牆的高度基本持平,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方便指揮。若是把守將府放在山頂,一旦有事蒙放和眾將就得從山頂上跑下來那多耽誤事呀。

還有一點就是,溫都兒山山上山下死的人太多了,到現在還沒清理幹淨,有時候隻有聞到臭味之後才能找到那些死屍。再說溫都兒山還是曆代犬戎大狼主的埋骨之地,由於是密葬誰也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不過蒙放選定的守將府地址恰好就在犬戎曆代大狼主的秘密墓地上,結果是一鍬下去挖出一堆土豪,那金銀珠寶得用車來裝。蒙放還算聰明,沒大白天的幹這事而是晚上偷偷進行,把財寶收齊順便把犬戎先祖們遷到了城外找了處風水不錯的地方安葬了。這風水不錯的地方是蒙放自己隨手一指的,風水不錯四個字也是蒙放說的,至於事實是啥樣那就很不好說了。

等到鎮北城城牆修好開始修築城內官署軍營的時候,奇異的事件頻頻發生,白天還好一到了晚上山上山下陰風測測鬼哭狼嚎,搞得大秦的精兵猛將們夜不能寐。無奈之下蒙放隻得上奏蒙義要求派幾個神棍兒來驅鬼,蒙義答複我大秦將士血勇之軀何懼鬼魅,在山頂上修個大寶劍就成。於是蒙放在溫都兒山頂上築起了一座高大結實的瞭望台,這個瞭望台整個都是用石頭堆砌的,在晴天的時候周圍百裏之內的情況一覽無餘。最奇怪的是瞭望台已落成鎮北城內所有的奇異事件立刻銷聲匿跡,蒙放大喜過望將這座瞭望台命名為鎮妖台。

其實鎮妖台的真正作用是傳遞警報的烽火台,整個鎮北城的防禦體係是以鎮北城為中心每隔三十裏修築一個屯兵用的塢堡,每座塢堡根據大小駐紮一屯(五十人)或一百(百人),再小一點的駐紮一伍(五人)或一什(十人)。這樣的近百座塢堡就組成了一條連綿千裏的防線,而每座塢堡都在最高處設煙燧台也就是小型烽火台,當鎮妖台的烽火點燃之後,兩側的塢堡內的煙燧台隨之依次點燃烽火這就把警報迅速傳遞出去。

此時在鎮妖台上,一位秦軍校尉站在最高處看著北方,當他發現在距離鎮北城大約七八十裏的草原上出現大塊的黑斑之後,經驗豐富的校尉就知道有大敵來犯。從這麼高的鎮妖台上看那麼遠的地方就算是千人規模的部隊也隻有針尖那麼大一點,如今這麼打一塊黑斑在大地上移動這得多少人馬啊。

校尉大吼一聲:“敲鍾、點狼煙,敵軍十萬來犯!”

當當當當,急促的鍾聲響起,鎮妖台上巨大的三根白色煙柱直衝雲霄,鎮北城兩側的塢堡也依次騰起了狼煙。

嘟嘟嘟嘟,咚咚咚咚咚,號聲和戰鼓聲先後響起,秦軍將士們迅速集結,蒙放快步走上城頭,這時候因為地勢的關係他還看不見敵人的蹤跡。蒙放抬頭看看山頂上的鎮妖台,隨後大聲下令:“全軍出城,於城前三十裏處列陣,陷陣車先行組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