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代帝王出行時,多設儀仗扈從,前擁後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充分顯示帝王至尊的地位。雖說如今的周天子姬宜臼占據的地盤不大,手中的軍隊也不多,但排場還是要講的。更何況這次“出巡”秦國世姬宜臼即位以來第一次組織的大規模的出巡活動,也是跟隨的諸侯最多的一起。這些諸侯所帶的軍隊林林總總加在一起竟然也有三萬多人,其中虢公翰的軍隊占了一少半。而姬宜臼隻待了八百將士,不是他不想多帶而是他沒錢。
姬翰嘴上說費用全由他出但實際上姬翰隻供應姬宜臼及其隨員的糧草和日用物資,至於依仗車輛啥的虢公翰可就管不了也不敢管了,那可是天子定製姬翰膽子再大也不敢替姬宜臼準備啊,所以姬宜臼隻能盡其所盡量不丟麵子,好在蒙義暗中資助了他,這讓姬宜臼的依仗至少看上去很是威風,但是這規模就和之前的周王無法相比了。
王室的花費盡是些麵子工程,沒用且費用高昂,蒙義再有錢也不能把錢用在這上麵,所以差不多就行了,若是把姬宜臼慣出毛病總是跟蒙義要錢幹這事,蒙義有多少錢也不夠往這個無底洞裏填的。
姬宜臼帶的兵馬雖然不多,但是跟著他一起到大秦瞧熱鬧的公卿卻不少,這些人都是王室的的大臣,因此所有的開支都得姬宜臼掏。周禮對天子出行旳儀仗是有嚴格規定的。僅從乘坐的馬車上就有“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身份不等的人,乘坐的車馬規格是有嚴格區別的,天子乘的車稱為“輅(lù)車”,鑲金嵌玉極盡豪華。諸侯乘坐較大的輜(zi)車或輕便的軺(yáo)車。在古代車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時候諸侯為王室立下大功的時候,天子也會把馬車賞賜給立功的諸侯做為獎品。
周天子所乘坐的輅車是由六匹馬拉著的,當然這六匹馬必須得是一樣的毛色一樣的神駿。而天子儀仗一般是在最前麵有若幹衛士單騎開道,其後麵是若幹士大夫坐駕二馬拉車,再後是若幹諸侯坐四駕馬拉車,最後一闋是天子坐六駕馬拉車,就是所謂天子駕六。自古以來,天子出巡必有“儀衛”,目的是彰顯天子威儀。“儀衛”本是兩件事,文謂之“儀”,武稱之“衛”,文武兼備,威風凜凜,天子駕六完全具備這種威風和氣度。
如果是在大周興盛的時候天子出巡既是宣誓王權至上,又是在諸侯麵前耀武揚威,那通常光是衛隊就得近萬,再加上天子六師跟隨真可謂是車轔轔,馬蕭蕭,刀槍如林,旌旗似雲,天下共主的威風擺得十足。
但如今姬宜臼隻能帶著千人不到的衛隊,伴駕的公卿士大夫也是能省的則省,表麵看還過得去,可就是天子衛隊和周圍諸侯的軍隊相比顯得過於單薄。尤其是姬翰的一萬大軍加入之後就更顯出姬宜臼的寒酸,可是姬翰似乎沒這個自覺,還不住地往姬宜臼身邊湊,口口聲聲說要讓自己的軍隊代替六師為姬宜臼開道。可是姬翰的軍隊打的是虢國的旗號,將士的鎧甲和天子六師的也不一樣,因此若用姬翰的軍隊開道就顯得不倫不類的,而且也不合禮製。諸侯的軍隊隻能跟在天子儀仗兩側或者後麵,是絕對不能跑到天子前麵的。
姬宜臼哼哼哈哈的應付了姬翰幾句就不在搭理他,姬翰到現在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他一看王上不搭理他趕緊回到諸侯的隊伍中,恰好他的馬車旁邊就是姬掘突的馬車,於是姬翰對姬掘突拱拱手說:“大司徒,你帶了多少兵馬?”
姬掘突斜著眼睛看看姬翰,隨後哼了一聲說:寡人就帶了一千兵馬。“
姬翰笑道:“打死圖一向自詡對王上赤膽忠心,可在寡人看來不過是說說而已。一千兵馬夠幹嘛的,怎麼能體現出王上的威風?”
姬掘突:“你說得對,你應該帶兩萬人馬來,那樣會更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