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為何翟虹、烏豈買和穆鵠立對榮鑫是這個態度,那還要從很久以前說起。義渠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的一個分支,原居寧夏固原草原和六盤山、隴山兩側。商代,他們同居住在隴東的狄族後裔鬼方相互為鄰又相互攻擊。後來又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國經常發生衝突,不斷蠶食其領土。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鬼方,這是一個古代族名,又叫獫狁,其實這隻是犬戎一族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叫法而已,不管是鬼方還是獫狁,指的都是現在的犬戎。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商王康丁年間,由於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眾離開豳地南遷岐山。戎狄兩族乘機占領隴東大部分地區。至周文王末年,薑太公曾派使臣南宮適出使義渠。義渠王送馬、雞和犀牛給文王,文王又將這些東西獻給紂王。
由於義渠同周人相處關係比較和諧親密,而鬼方(獫狁)同商周對立,所以每次戰爭後,鬼方失敗逃走遠奔河套,而義渠則趁機內遷。這樣,義渠就逐漸占據了隴東大原地區(慶城、寧縣、鎮原等地)。這裏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畜牧業得到空前發展,義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遊牧狀態定居下來。他們在同當地周族後裔的雜居中,學會了農耕技術,學習了周族文化,並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從而發展成為區別於其他羌戎的義渠族。
西周王朝建立後,義渠臣服於周。周穆王曾討伐戎狄於大原,周宣王曾料民於大原。周王朝在多次鎮壓異族遭到激烈反抗後,遂改變策略,采取安撫政策,將五戎即義渠、鬱郅、烏氏、朐衍、彭盧等安置於大原地。五戎中,唯義渠居大原中心地帶,南臨涇水。這裏自然條件好,宜耕宜牧,義渠很快強大起來。
至周幽王時犬戎叛周,兵臨鎬京城下,並殺幽王於驪山,周平王懼戎狄,慌忙遷都洛邑。義渠趁周室內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並在今寧縣焦村鄉的西溝村建立了都城。從此,華夏曆史上有了義渠國的名稱。
義渠這個和大周、犬戎有著極深淵源的民族,成了華夏西北地區新興的強大勢力。就在犬戎和西戎打生打死的時候,榮鑫自立為王,隨後出兵並吞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並先後築城數十座派兵駐守。義渠此時的國界西至西海固草原,東達橋山,北控河套,南到涇水,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疆界已經和西戎、犬戎銜接。義渠對於犬戎和西戎而言相當於世仇,而對於大秦而言,等於是大秦還沒把紮在背上的西戎和犬戎這兩根毒刺拔掉,卻又憑空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多了一根更硬的毒刺。
隨後的事實證明,義渠和秦國先後經曆了四百餘年的反複軍事較量,成為秦國滅到西戎犬戎之後稱霸北的主要對手。直至秦昭王時期,宣太後(也就是羋月)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並入秦國。義渠國滅亡後,逐漸中原化,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而此時站在翟虹麵前的這位義渠王榮鑫,應該是那位被羋八子迷惑的迷迷瞪瞪,以為自己是秦王的義渠君的老祖宗。而義渠君應該是榮鑫的,這個這個,若按照二十五年一代人的算法,那位被羋八子死死拴在腰間的,風一樣的義渠君,約為義渠王榮鑫的第二十代玄孫。若按三十年一代算,那就是榮鑫第十六代玄孫。
有了這個淵源,榮鑫出現在翟虹的大帳內那就相當於夜貓子進宅,你就別指望有啥好事。果然當翟虹示意烏豈買和穆鵠立收起彎刀,又客氣的請榮鑫坐到自己身邊之後,榮鑫的話就越來越過分。
榮鑫仔細的看看翟虹,突然伸手抓住了翟虹的手說:“久聞犬戎公主是一隻金鳳凰,今天一見所言非虛。本王剛剛建國最缺的就是一位能夠配得上本王的王妃,你貴為犬戎公主,又被犬戎各部讚為金鳳凰,恰好能和本王相配。你若答應本王不僅助你擊退秦軍還要助你奪回失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