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開下命吹響的號角不僅組阻止了秦軍騎兵的進攻勢頭,也讓贏鈹冷靜了下來。大秦騎兵如今全軍普及了狼刀和新式馬鞍馬鐙,出自白狼營的騎兵戰法也在秦軍中普遍推行,已經形成較為係統化的訓練體製,新裝備新戰法等到了全軍將士的認可,這也讓大秦隊騎兵的重視首次超過了車兵。和相對笨重的戰車相比,騎兵快速的機動能力強大的突擊能力蓋住了戰車兵的風頭。
但秦軍校尉以上的將領對騎兵的運用和指揮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主要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除了西線王捷部隊騎兵戰術的運用頗有心得之外,其他部隊還有待實戰磨礪。無論多科目有效的戰術不經過實戰考驗是很難令人信服的,而且固有的作戰模式也是不容易徹底改變的,就連贏鈹剛才也把騎兵當成了騎在馬上的步兵來用,試圖用傳統的步兵戰法指揮騎兵攻擊占據地利犬戎軍。
過去的騎兵騎著馬快速接近敵軍之後會翻身下馬和敵軍進行步戰,這是這個時代騎兵的主流戰法。但是大秦騎兵因為裝備的革新正在逐步的摒棄這種戰法,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種新舊戰術思想交替的過程中,無論新老將領在臨陣指揮時出現失誤也是正常的。好在贏開提醒及時贏鈹反應的也夠快,及時把騎兵撤了下來。這些新式騎兵可不是用來攻占雄關險隘的,攻城拔寨這種戰鬥交給步兵是最合適的。
贏鈹及時調整了戰術,命騎兵分散到左右兩翼讓出正麵戰場,秦軍步兵排著整齊的隊伍組成了一座座正方形的方陣,伴隨著隆隆戰鼓聲,秦軍步軍大陣海浪般向前推進,當推進到距離斜穀口犬戎軍的防線一裏之外時秦軍大陣和戰鼓聲戛然而止。
戰場上瞬間變得一片寂靜,蕭殺之氣向著犬戎軍席卷而去,防線內張弓搭箭的犬戎軍將士們隻覺得一股凜冽的殺氣撲麵而來,他們的血液那一霎那間似乎已經凝固,張弓搭箭的手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
贏鈹:“箭陣!”
伴隨著咵咵咵的腳步聲,一隊隊的秦軍弩手走出步軍大陣來到陣前列隊。
校尉:“填弩!”
哢哧哧哧,秦軍弩手扳動手柄張開弩弓將弩箭放進箭槽內,新式的秦弩讓弩兵們不用再像過去一樣用腳蹬著弩柄雙手用力張開弩弓,隻需扳動手柄就可以輕鬆快速的完成射擊準備。
秦軍弓弩手兩排一陣,前排單膝跪地後排站立,命令下達時同時射出弩箭隨後轉身後退第二陣補位繼續射擊,如此連綿不斷的射出弩箭,用以保證射擊密度和持續性,這就是後來橫掃六國所向披靡的秦軍箭陣的雛形。
此時的秦軍箭陣的射手已經全部使用秦弩,戰弓主要裝備騎兵,因為在戰弓勝在輕便靈活反應速度快,適合騎兵在運動中使用。但也有個別部隊的騎兵也使用秦弩的,例如白狼營和長平營那是不論騎兵步兵全都是用秦弩,這樣做的好處是後勤供應壓力比較小。王捷所部基本上三分之一的騎兵使用秦弩,三分之二的騎兵使用長弓和手弩。手弩就是秦弩的縮小版,也稱作臂弩,比秦弩輕便射速也快但射程和威力就不如秦弩了。王捷之所以這樣配備就是為了比較哪種武器最適合騎兵使用,為匠做監修改或新製提供經驗。
但是不論哪支秦軍部隊其步軍已經全部改用秦弩這種射程遠威力大,準確性高又容易上手武器。隨著秦軍弩手準備完畢,贏鈹用長劍指向斜穀口犬戎軍防線隨即大吼一聲:“攻!”
“風!風!風!大風!”
步軍大陣將士們舉起手中戈矛大聲怒吼,隨著這震天的怒吼秦軍大陣之前騰起一片烏雲,弩手們進退有序動作敏捷,幾乎是這一波箭雨綱要落地下一波箭雨已經騰空而起尾隨而來。
陣前校尉不時發出口令調整射距,犬戎和軍防線再次遭受秦軍箭陣的洗禮。
烏豈買:“放箭!”
犬戎軍士兵立刻鬆開弓弦,但是他們發現這是徒勞的,一裏的距離恰好處在犬戎弓箭的射程之外,犬戎軍射出的利箭還沒飛到地方就紛紛力竭落地,即使有個別箭枝飛到秦軍大陣上空但也沒了力頭和準頭,身穿鎧甲的秦軍將士很容易的就能把這些射來的箭枝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