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秦武有智武堂文有進學館,算是補齊了一直存在的重武輕文的短板。大秦利用這難得的和平時期快速的積蓄著國力民力,整個大秦上下齊心隻差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大秦按照富國強兵的既定路線穩步發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這天下列國卻不都像大秦那樣。晉國算是好的,姬仇很快掌握了政權,在師服等卿士的和世家的支持下,國內迅速穩定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姬仇也開始了整軍強武。在這半年的時間內,晉軍接連掃蕩周圍戎狄部落,不僅提高了晉軍的戰鬥力也擴大了疆域增加了人口,為晉國成為一個大國奠定了基礎。
而中原地區卻不平靜,吳、越、楚三國之間征戰不休,越楚兩國是異姓諸侯,而吳國則是姬姓諸侯。姬宮湦的昏庸導致了禮製崩壞,越楚兩國早已不把周天在當回事。雖然越楚還未稱王,但祭祀祖先的時候用的卻都是天子之禮,這讓一直把越國視為眼中釘的吳國抓住了小辮子,吳國借著征討不臣的名義率先對越國發起了攻擊。而楚國坐位大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實力強勁,此時采取了坐山觀虎鬥的策略,意在坐收漁翁之利,期盼著能一口吞掉吳越。吳越兩國的國君也不傻,吳國直接奏報周天子姬宮湦請求天子派兵征討越國。姬宮湦念及吳國是大周王室旁支本是同根,於是命大司徒姬友率軍支持吳國討伐越國震懾楚國。
姬友現在是吃的腦滿腸肥,接連吞並了十幾個小國,使得鄭國的疆域可以和齊國並駕齊驅,而姬宮湦的王召正合姬友的心思,於是又從鎬京調集了一部分六師,再糾集了一幫諸侯組成六萬聯軍直奔越國殺來。六萬大軍可是不少,蠢蠢欲動的楚國立刻安靜了。
這是南方的情況,而在東北方向上也開始了征戰。交戰雙方是燕國和山戎。
燕國是周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國君為侯爵。開國君主召公奭,都薊(今北京市西南)。燕為周北方重要屏藩,燕國的疆域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北京、天津、遼寧的全部,朝鮮、韓國、河北、吉林、山西、內蒙古的一部分。
山戎是西周末年至春秋末期華夏北方的一支較強大的民族,又稱北戎,其活動地區在今河北省北部。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帶,以林中狩獵和放牧為主的遊牧民族,現在北京市延慶區的古崖居據說就是古代山戎族某一部落的駐地。
山戎自為一族曾一度相當強大,在今河北省北部、遼寧省西南部和內蒙古東南部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無終諸國。山戎勢力強大,不斷南下侵擾中原與鄂、齊、燕、晉等中原諸國,屢次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這就是曆史上的“山戎痛燕”等事件的背景。自然,中原諸國也不斷攻伐山戎,而燕國堪稱攻擊山戎的主力。
燕國當初受封燕地的時候燕地可謂遠離中原,而且周圍強敵林立。除了戎狄之外還有逃難至此的商王朝的遺老遺少,他們是一心恢複商朝所以和第一代燕候召公之間是征戰不休,因此造就了曆代燕候和燕國百姓尚武勇烈的個性,因此後世才有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詠歎。當代燕候姬傾更是一位雄才大略能征慣戰的國君,如今燕國國內商朝的餘孽早就被鏟除幹淨,所以燕候姬傾把長劍對準了山戎。
由此可見,燕國和大秦和相似,都是在百戰之中得以立國而且逐漸強大,隻是大秦和燕國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北相距離實在是太過遙遠,而且中間隔著密密麻麻的由戎狄建立的國家,因此大秦和燕國沒辦法結成盟友共同對付戎狄。但是燕國有個強大的後盾那就是齊國,由於有了齊國的支持,燕國在和山戎的爭鋒中往往會占據上風。
這一次燕國和山戎之間的戰爭依舊是這樣,不過山戎也請來了一位強援,那就是犬戎。犬戎大狼主翟桓這段時間也沒閑著,不斷地征討周邊戎狄部落,實力急速擴張,疆域已經和山戎接壤。有這麼強大的鄰居山戎豈能不向犬戎求援,於是犬戎精銳加入到了山戎和燕國的戰爭之中。
燕候姬傾為了減輕壓力,不得已派出使團趕赴申國和大秦求援,希望申國和大秦能夠出兵牽製犬戎。燕國使團中有一位重量級人物,燕國世子姬哀,這位燕國世子就像他的父親一樣也是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人,而且年逾二十的姬哀城府頗深,在列國世子當中也是有名的。
姬哀前往申國和大秦必須穿過大周的疆域,但是已進入大周國界之後,世子哀不由得說了一句話:“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但不知這妖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