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大考(2 / 2)

贏開說到這裏就止住了,他雖沒明說但眾臣心裏清楚這贏家有很大機會成為下一任君上,眾臣心中的小算盤不由自主的打得山響。贏開這樣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他還偷偷找過蒙義和張固問策,此舉正中蒙義下懷,於是就給贏開出了這麼一個主意。既然大家聚在一起逐漸有了分庭抗禮的趨勢,弄得犬丘城內各大世家人心惶惶這總歸是不好的。那就索性分開相當於來了個大考核,如此一來贏開居中可以看清雙方都有什麼樣的實力,各大世家又作何選擇,做到知己知彼。與此同時讓贏來和贏鈹從暗鬥化為明鬥,又有贏開居中坐鎮,一切都擺在明麵上最大限度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自相殘殺的局麵,可謂是用心良苦。

而在贏開問策之後,贏鈹也主動找到贏開要求去秦邑,贏開自然是滿口答應,所以才有了朝堂上的這一幕。

所謂有競爭才有發展,贏開做為國君最先考慮的是大秦的未來,其次才是親情。作為父親他怎麼能不疼愛自己的兒子呢?這樣做也是為了鍛煉培養贏來。贏開心中明白,贏來如今的威名並不是他自己掙來的而是靠蒙義,贏開就是想盡快讓贏來變成和蒙義一樣的人,最起碼也要在蒙義的影響下讓贏來能夠和他的名聲相配。

贏開的這種做法和當年的狼爸培養狼大何其相似,隻不過那時候蒙義是狼大的陪練,而現在贏鈹卻成了贏來的陪練。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但風險也很大,這個風險就在於這樣做等於是放大了贏鈹的野心,並眼睜睜地看著他不斷地充盈黨羽增強實力。若是失去了控製很容易引起反噬,所以贏開才把王捷調來做為大秦最精銳的部隊的副將,王捷的作用就是贏開手中的一把劍,誰若是越過了贏開設置的底線,那麼王捷這把利劍就會狠狠的刺向誰。

蒙義在出謀劃策的時候也考慮到這個問題,因此才大力向贏開舉薦王捷,正因為蒙義的舉薦贏開才打消了對王捷的顧慮大膽啟用了設為少年將軍。

按說贏開明知道這樣做會讓贏鈹的野心滋長,但是贏開也必須這樣做,因為他繞不過去世父這道坎兒,當初世父若是不讓出繼承人的位置贏開也就成不了君上。世父和贏開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自幼關係親厚贏開在麵對世父時總覺得對不起他,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向果斷的贏開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才聽從了蒙義和張固的建議,選擇采用這種好處和風險各占一半的方式。

這種選擇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隻能說是一種大膽的嚐試。縱觀曆史曆朝曆代因為儲位之爭而導致兄弟相殘的數不勝數,曆代君王也都想盡了辦法可卻依舊杜絕不了,所以說贏開才用的著各種方式也不算太離譜,至少發現了苗頭之後就采取了措施,至少推遲了可能發生的骨肉相殘。

而對於贏來而言,這是一次很艱巨的大考。蒙義給他帶來的威名並沒有讓贏來感到輕鬆,反而讓他的壓力更大,他必須迎頭趕上讓自己和蒙義為他贏來的威名相稱。至少在今後見到姬仇和姬掘突的時候不能露餡,至少在將來迎娶姬薑的時候別讓呂購看出端倪來。要知道呂購把姬薑許配的可是蒙義裝扮的贏來,真正的贏來人家可是沒看上的。

大考的考題下來了,贏鈹搶先動手拉攏了一幫貴族子弟充當民政官,而贏來卻慢了一步。就在贏來急的束手無策的時候,喝茶聊閑篇的蒙義和張固這才慢條斯理的告訴贏來,他們哥倆早就想好對策了。貴族家的孩子,誰愛用誰用,反正咱們不用。犬丘城內有的是學館也有的是學子,這些平民出身的學子沒有貴族孩子身上那麼多毛病,而且比貴族子弟更有優勢。他們更加堅韌更加勤奮更加努力,也更加貼近百姓,放著這樣的民政官不用而用那些隻會吃喝玩樂渾身充滿嬌驕二氣的貴族子弟,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正是聽從了這個建議,贏來才親赴各學館招攬學子,順便也招攬了一些有真才實幹卻沒有門路的教書先生,進學館就是最後一家,到了這贏來的心才算放進肚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