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路遇晉候(1 / 2)

一行人在汧渭之會住了一晚,第二天趕早啟程。五天之後越過關山大草原進入周天子王畿範圍之內。一路上蒙義所見之處阡陌縱橫屋舍連棟,牛羊成群,雞鴨滿圈。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路上行人都會主動讓出大道,恭敬的在路邊施禮,就連在田間勞作的人也會停止手中的活計,站在田間拱手施禮。由此可以看出,大周可稱得上是禮儀之邦。

但是在蒙義看來,這些大周子民並不像玥贏說的那樣無憂無慮,隻要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周民的眉宇間帶著憂愁,而田間勞作的大多是胡子花白的老者,進貨看見幾個壯年也都是缺胳膊短腿的幾乎沒見到完整個人。

蒙義來到張固身邊問:“老張,不是說天子腳下的百姓日子過得很舒心嗎?可我怎麼看著不像那麼回事呀。”

張固看了看路旁田間的百姓歎了口氣說:“此時還得從曆王說起,厲王在位時橫征暴斂,虐待百姓,不讓國人談論國家政事。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百姓深受其苦。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將國家財富壟斷起來,隻是很多家境富裕的人家損失慘重。為壓製百姓不滿,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加殺戮,結果百姓人人自危,終於釀成暴動。厲王被迫出奔到彘。朝中由召公、周公兩大臣理政,號為共和。厲王死,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宣王繼位後汲取教訓,改變國策與民休養。為解除戎狄的威脅,發動了對戎狄東征並且取得了勝利。在對荊楚、淮夷的戰事中,也取得了一些勝利,國力也有所恢複,因而號稱中興。但宣王為財富及利益所驅動,與其它國族的征戰一直不斷,勞師動眾靡費甚巨,百姓苦不堪言。宣王晚年幹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在這等內憂未平的情況下,宣王於三十六年又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這還不算,宣王三十九年,與薑氏之戎戰於千畝,慘敗。這場慘敗可謂耗盡大周國力軍力,精銳折損十之五六,青壯戰死者甚多,王畿之內幾乎村村戴孝家家慟哭慘不忍睹。如今的王上任用貪財好利善於逢迎的虢石父執政,朝局糜敗敗國人怨聲載道。三年,王上伐六濟之戎失敗,這又是一場慘敗,天子的顏麵盡喪,本已遭受重創的大周軍力更是雪上加霜。與此同時,王畿內天災頻發,王上卻不聞不問任由百姓在苦難中煎熬。此等做法早已讓諸侯頗有微詞,如今除了咱們大秦還能主動朝覲天子的諸侯屈指可數哇。內優外困之下,王上隻知享樂,百姓苦不堪言,諸侯側目而視,我看這大周江山危矣。你看到的這些百姓還算好的,在往前走走你看到的會更加淒慘。”

蒙義點點頭不再言語,他深深讚同張固的判斷。當今天子接過來的本就是個爛攤子,不想著好好治理國家善待百姓,卻一如既往的窮兵黷武。你要是打贏了也成,至少開疆拓土之後多少能平息百姓心中的怨氣。可是打一仗敗一仗敗的還那麼慘,這就充分說明朝中已經沒有合格的將帥了。再看看當今天子用的執政大臣虢石父,張固對他的評價是貪財好利善於逢迎,說白了就是個財迷加馬屁精,這樣的人能有什麼治國之才,用這樣的人執政隻能把國家越治越亂。亡國是早晚的事,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屢見不鮮。

大周的興亡跟蒙義一毛錢沒關係都沒有,就算有關係蒙義也沒轍,個人的力量在曆史的車輪麵前連個渣都不算,蒙義覺得還是老老實實幫助贏來,順便多賺點錢多娶幾個老婆生一堆胖娃,要是能有個封地當個國君啥的那就更好了。所以蒙義也就沒再繼續問下去,本來還有興致給蒙義仔細分析一下國際形勢的張固,一看蒙義扭頭回去逗狼玩去了,他那滿肚子的話沒人聽,實在是憋得慌。張固四處張望一下,忽然看到最在車裏正打盹的玉蕊。於是張固策馬來到車邊低聲說:“小蕊,你可知這天下大事否?”

玉蕊被驚醒茫然的看著張固,傻了吧唧的說出倆個字:“不聽!”

張固嘿嘿一笑說:“那我們換個話題,你可知我家中還有何人?”

不等玉蕊說話張固自顧自的說:“告訴你沒別人了,所以你嫁到我家就是夫人是主母,怎麼樣,嫁還是嫁?”

“嫁!我做主了。”

這句話不是玉蕊說的,而是車內的君夫人申怡說的,張固頓覺顏麵大事拱手之後捂著臉跑了。隻剩下申怡看著玉蕊笑個不停。

大隊人馬來到路口,從這裏拐上大路之後就可以直達鎬京。大秦前軍剛剛拐上大路,忽然發現從另一條岔路上浩浩蕩蕩趕來一隊人馬。領隊百將仔細一看之間那隊人馬打著一杆大纛,上麵寫著一個晉字。顯然,這是晉國朝覲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