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國當今天子已然成年卻遲遲未綬天子印,理由相當的牽強:皇室血脈凋零,皇上又是皇室唯一血脈,不可勞累。宮中曾有傳言說:皇上若要親政便要先有子嗣,在保證皇室血脈延續下,太後才肯放權,讓皇上親政。你說可笑不可笑?可是沒辦法,太後廟堂上勢力根深蒂固,基本上有實權的大多都是太後娘家人,想撼動一二隻怕困難重重。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陳國國主—陳元匡,他便是太後的親侄兒。陳元匡本就善權謀,又天生霸道,為了這個諸侯國主之位可是弑兄殺弟,愣是從一個庶出的王子拚到了如今的國主之位。雖說陳主狠厲,可是太後在眾小輩中卻最是喜愛他,太後曾說過:隻有匡兒才像陳家的兒郎。
原本老陳主有三子兩女,在他花甲之年時,世子被當今陳主暗殺,死得不明不白,根本無從查起;而老陳主最喜愛的小兒子被當今陳主誣陷誘殺,想平反卻連回旋的餘地都沒有,不了了之;老陳主的小女兒,長得最是漂亮,可惜她不是當今陳主的一母同胞,所以也早早的就被當今陳主處理掉了。與其說老陳主是病故,不如說老陳主是被當今陳主囚禁氣死的。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可又怎樣?陳國隻剩下陳元匡了,太後就算不願意也隻能扶他上位,更何況太後本就喜愛他,如今上了位當了陳國國主,太後自然就愈發如虎添翼,勢力穩固。
其次便是梁國,梁國國主是世襲爵位諸侯。可傳到這代,愈發的軟弱無能,日漸沒落了,才造成如今處處受製於陳國的局麵,所以梁國若想世世代代傳衍下去,就急需找到一個強大的靠山,而當今天下,能讓陳國甚至於太後都有所忌憚的那就隻能是商國。
商國本不存在,可是天子有意扶持,畢竟兩大諸侯,卻一強一弱,而強者竟是太後的娘家人,這權勢便比以往更甚了,於是便有了現在的商國。天子弱太後強,如何在這朝堂天下間安插自己的勢力卻是一件頭疼之事,要做又不能讓太後生疑,如何為之?
恰逢此時,南有水患北有幹涸,正值天災人禍,而國庫卻早已被王孫貴胄揮霍一空,根本無法撥款賑災,真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天子心急如焚卻不能動了生色,整日一味地玩鬧,與宮中歌姬成日廝混在一起,將這燙手的山芋丟給太後和她的娘家人。這些個成日裏吃喝玩樂慣了的皇親國戚,揮霍無度,怎舍得從自家金庫裏掏銀子,不乘機撈這死人財就阿彌陀佛了。這天下民生沸騰,怨聲載道的,太後見這事越來越大,自己也收拾不了,畢竟娘家人手裏的銀子便是朝堂上實權的保證,自然不能拿出來倒貼國庫,所以便有了第一次太後放權之舉。
那日太後怒氣衝衝的進了宣興殿,責問隨侍:皇上在哪?隨侍便戰戰兢兢的回道:皇上正在後花園與歌姬們嬉鬧聽曲兒。太後當場大怒,厲聲責罵:你們就是怎樣侍候皇上的?由著皇上胡混?話剛落音,便招來侍衛將殿內一幹隨侍、宮女通通杖斃。又傳令將皇上‘帶’回來,並將宮中歌姬也一並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