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讓人震驚的一款應用(2 / 3)

“確實!我讚同!”大狗道。

稻花鳥開心的:“怎麼樣,我推薦的軟件總歸是沒錯的吧!”

臉奇怪的道:“不過話回來,這數據庫得多強大啊,才能分析的那麼清楚!”

胡誌道:“我讚同臉的法,這種軟件的數據庫簡直是太強大了,而且分析計算功能也很牛,如果沒有醫學上的專業背景,一般人還真的玩不轉這種軟件呢!”

稻花鳥道:“楊醫生是很厲害的醫生,我估計他在裏麵扮演的角色就是醫學背景角色吧!”

“這就能得通了!”胡誌道。

事實上,這些功能還隻是楊的第一步。

後續,如果軟件發展的順利的話,他還準備進行更多的功能呢。

比如和醫院聯網遠程問診。

別以為遠程問診有多麼的高科技。

實際上很多病都是可以遠程問診的,就比如結膜炎,很多症狀醫生隻要看看你的眼睛眨的不正常就能判斷出一二了。

另外還有就是皮膚病,各種癬之類的,即便你到醫院裏,醫生也往往是撘眼一看就知道是何種皮膚病,應該用何種藥了。

當然,很多病隻靠“看”這一個步驟是沒辦法對症下藥的。

比如咳嗽,去醫院裏就還得用聽診器聽聽,嚴重的得化驗下血。

但是初診去醫院,複診可以遠程啊。

就還拿咳嗽來,第一次去醫院時,醫生也給化驗血了,然後開了一周的藥。

一周後,咳嗽好轉,但是還有一咳嗽,這時藥也吃完了,是再去醫院看,還是硬抗著靠身體的自愈力呢?

去醫院其實是最穩妥的,但是麻煩啊。

這時就可以遠程問診,讓醫生根據你以往的病曆來看。

如果擴展開來,其實還有好處。

比如很多腫瘤、骨科、心腦血管之類的疾病,就比如因為血管堵塞引起的中風吧。

一般的醫院都能治,但是有一醫院的醫生不敢下結論,那就是是否應該上支架。

這一很多市一級的醫院都會建議你去省會城市或者直接上海北京的大醫院找專家去問一問。

但去一趟,車馬住行都很費事。

而且到地方後,你人去不去問題都不大,因為醫生診斷的憑證依據是你的檢查結果,是你的片子。

但這些檢查和片子在市一級的醫院都能做。

如果遠程診療能夠做的足夠好的話,把數據庫打通,把診斷數據和拍攝的片子都傳到健康衛士的服務器上,然後大醫院的專家直接從健康衛士的服務器上把檢查數據下載下來查看,就能給病人做個初步的診斷了。

起碼能夠過濾掉一半的病人,告訴病人你不需要做支架,就不用來跑一趟了。

隻有拿不準的,才會對病人,你再來這裏,我現場看看吧。

這對病人來,是切身實際的好處,能夠改變生活的好處啊。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使社會發展。

讓人類更加的方便。

當然,這對於目前的楊來,他還缺少能量去做這件事。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是,不大醫院了,就是醫院,到社區門診,你上門去洽談,我想要共享你的數據。

人家醫院直接就“你算老幾啊,你要共享就共享啊?”

當然,更加有可能的是,你連醫院的相關負責人都見不到。

事實上,如果真的能按照楊的計劃順利發展的話,楊都在想,今後可以做出家庭智能醫生。

依托健康衛士的強大計算能力。

在客戶家裏放上一些硬件,比如體重計、血壓計之類的,都連上網。

每用戶都來檢查一次,數據正常就沒事,數據一旦有不正常的異動,就有響應機製。

更進一步的話,家裏有老人的,一旦血壓數據有異常,自動打電話給老人的孩子,甚至叫救護車來。

這些都是楊對未來的憧憬,起來可能是有些方夜譚,但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