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期在世俗中做苦行僧之時,收了三個徒弟,這次跟他前來大明京師的便是大徒弟卓魯。
卓魯三十多歲年紀,長得頗為白淨,從膚色看來有些不像是蒙古族人,但高挺的鼻梁和國子臉則又顯示出他具有純正的蒙古族血統,黝黑而頗有些雜亂的絡腮胡須如鋼針林立,一看便是位堅毅果敢之人。
沙爾呼圖克圖自恃國師身份,自然不會親自上場,於是便派了卓魯和粆圖他們一道組成了強大的蒙古使者隊。在桀驁不馴、凶悍勇猛的蒙古人眼中,大明朝這些中原人隻知道“之乎者也”地咬文嚼字,打起仗來便如同草原上的羊羔一般羸弱不堪,此次參加擊鞠比賽,他們早就胸有成竹,完全沒有把文弱的中原人放在眼中。
粆圖、袞楚克和貴英恰都是久經沙場、能征慣戰的驍勇大將,不但武力高,騎術更是精絕,蒙古軍隊也如同原來的唐朝部隊一般,將擊鞠作為軍訓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練不掇,技藝自不用說。
得知他們最後的對手是魏良卿隊伍之後,粆圖哈哈大笑道:“如此看來,由卓魯一人上場便可!”
貴英恰是位頗有心計的儒將,乃林丹汗依為臂膀的軍師,文武雙全,他遠遠看了魏良卿他們的方位一眼,淡淡道:“粆圖台吉,漢人有句老話叫器滿則覆,中原之中藏龍臥虎,還是謹慎點好!”
貴英恰雖是粆圖的妹夫,但對這個二舅哥卻很不對付,二人常常互相看不對眼,粆圖聽到貴英恰這陰不陰陽不陽的話,頓時大怒,就待發飆,卻被袞楚克一把拉住道:“二舅哥,莫動氣!貴英恰,你也真是的,那支毛孩子組的隊伍比賽毫無章法、且軟弱無力,你就便危言聳聽了!”
看樣子,袞楚克和粆圖關係甚好,這番話有些偏幫粆圖的意思。
卓魯並未在意這三位王公貴族之間的爭執,他靜靜佇立在師父的身邊,處之泰然,不悲不喜,和沙爾大喇嘛頗有幾分神似。
“三位還是趁此時機養精蓄銳的好,貴英恰將軍說得有理,那四個漢人小子絕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沙爾大喇嘛一直端坐於座椅之上,右手不停搖著轉經筒,凝神閉目,默念經文,此刻卻突然開口說了這麼一句。
粆圖三人立刻就安靜了下來。他們雖都貴為台吉(蒙古族的貴族)、將軍,但佛教大喇嘛在蒙古的地位卻更為尊貴,而沙爾大喇嘛即是國師,又是蒙古第一高手,自然能鎮得住他們。
沙爾呼圖克圖手中的轉經筒和一般的沙彌、比丘所持的銅質轉經筒不一樣,乃是象牙所製,轉動起來聲音不大,柔和純淨,即使在重要場合也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
在蒙古,並非所有的出家人都叫喇嘛,出家的男人受二十五戒的稱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所以稱呼年輕的西藏蒙古僧侶為小喇嘛是完全錯誤的。
而且,對藏傳佛教文明不大了解的人,認為喇嘛和中原的和尚是一樣的意思,其實也有失偏頗,喇嘛是藏語,它的含義很深奧,“喇”是輪回和涅盤的怙主,就是智慧至高無上的意思。“嘛”就是慈悲至高無上的意思,這樣至高無上的人,叫做“喇嘛”。實際上,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能稱為喇嘛的,稱為的喇嘛不一定是出家人,因為在家的喇嘛也有。傳教(藏傳)佛法的師父也叫做喇嘛,現喇嘛在漢地被稱為上師,喇嘛不是有地位和有學問而叫的,而是有較高修養而能率眾修行高僧的尊稱。所以,從表麵上看起來出家和喇嘛是分不清楚。按佛經來講,出家人可以穿三件僧衣,不是出家人不允許穿三件僧衣,但可以傳教佛法,就像漢地在家的師父。有些藏族喇嘛不是出家人,在藏地出家人叫做“讓秀”,是正確的稱呼。
當然,像沙爾呼圖克圖這種遊曆天下,做了幾十年苦行僧,又在藏傳佛教大派中地位崇高的高僧,自然當得了大喇嘛的稱號了。
粆圖在沙爾大喇嘛出聲之後,不敢再犯混,隻好恨恨地瞪了貴英恰一眼,才被袞楚克拉著遠遠坐開去。貴英恰淡淡一笑,也不著惱,施施然在沙爾國師身邊坐下,開始運氣調息。
雖然之前兩個對手並不算很強橫,但人畢竟是血肉之軀,還是讓貴英恰等人消耗了不少氣力。
沙爾大喇嘛閉目道:“卓魯,別站著了,你也坐下調息吧!”卓魯這才雙手合十,放在唇邊,恭恭敬敬行了禮後,才緩緩坐下。
正在此時,一個小宦官跑到看台前伏地稟告道:“信王殿下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