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老回回(2 / 2)

在當時的戰爭條件下,穆~斯林也為中國輸入了具有中亞和西亞風格的刀劍等兵器。比如由於一些回回工匠藝人的到來, 為蒙軍製造了大量的軍事器械,蒙古軍常用的環刀即是如此。《黑靼事略》中記載“環刀,效回回樣,輕便而犀利,把小而扁,故運掉而易。”此形製過去中原少見。其他如劍、斧、瓜錘、刀各器之名稱種類繁多,形式亦不一致。可見當時各民族由於條件地位的不同,有各自的習武傳統和特點,而元朝的建立,使這種武術文化的交流加強了,回回武術便是這種交流結出的碩果。

兩人互相見禮之後,高傑才笑嗬嗬道:“我叫高傑,今年十五歲,大哥怎麼稱呼啊?!”

那年輕人小胡子微微上翹,也滿臉歡喜地道:“高傑小兄弟,前幾天我和幫主一起來的時候就已經見過你了,嗬嗬,我名字叫馬守應,今年二十七歲,幫裏人都叫喜歡喊我老回回!對了,高傑小兄弟,你怎麼會知道我們回族的禮節 啊?”

高傑眼光一亮,這個馬守應可是個名人啊,他綽號"老回回",陝西綏德人。他是明末農民大起義中最早起義而又堅持到底的重要領袖之一,在回族人民反壓迫鬥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這個馬守應除了是位傑出領袖之外,因為他思維縝密,善於出謀劃策、排兵布陣,是後期農民起義軍中著名的智囊和軍師。

又結識到一位聞名後世的英雄人物,還是和自己一個民族的老回回馬守應,高傑開心不已,高傑一把拉住馬守應的手,一邊把他往院子裏拉一邊笑道:“我祖上也是回族人,隻是現在不敢像你那樣打扮罷了!”

原來,在前朝元代,回族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都比較高,回族人的服飾習俗和其他習俗一樣,都是自由的,沒有任何限製,有著漢族服裝的,有穿阿拉伯、波斯等地樣式的,有自製的白帽、巾袍和鞋等,開始向民族服裝發展。

但是,到了明代,回族人的服飾習俗就開始受到限製,回回民族不是依據信仰習俗和祖先的服裝樣式,結合在中國居住發展的實際來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而是受到了統治階級的強迫命令和限製。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采取禁止"胡服"的政策,讓回族人民著漢裝,這樣,回民族開始形成的服飾習俗就不能很快得到發展,也不能受到尊重。

所以絕大部分回民現在的穿著和漢民並無區別,而像老回回馬守應這樣穿著特色民族服飾招搖過市的,實在是難得一見。

馬守應聞聽高傑也是回民,頓時又升起幾分親近之意。

二人很快來到大廳之中,見到一個六旬老尼端坐主位之上,兩個三十來歲的男子分坐左右下首,一看便知都是頂尖高手。馬守應連忙鬆開高傑的手,恭恭敬敬地站直了身體,行了一個回族大禮道:“義幫甘肅分舵舵主馬守應見過淨空師太、見過二位大俠!”

陳大可他們回禮後,淨空師太招呼馬守應坐在下首,讚道:“馬舵主年紀輕輕便身居義幫要位,而且穿著大膽,行事不卑不亢,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馬守應麵色微紅,急忙道:“守應無德無能,蒙幫主錯愛,方才惶惶居於甘肅分舵主之位,唯有鞠躬盡瘁,以死相報!”

眾人見這個年輕人不但行動大方,而且言辭得體,暗自佩服王嘉胤眼光非凡,有識人之明,用人之膽!

淨空師太微笑道:“馬舵主此次前來所為何事呢?”

馬守應起身抱拳道:“師太乃世外高人,更是我家幫主的昔日恩主,請喚在下守應即可!前幾日寨中藏兵洞寶藏之爭,我家幫主遵從師太之意,及時於騙局中抽身而退,卻並未返回幫中,而是帶著我等數人一直隱蔽在寨子周圍,以防奢、安以及殺無赦等勢力再次不甘而來,危及師太以及各位。直到今日,幫主估計危局已解,方才忐忑之下,派遣守應先行拜望師太,轉達幫主期望二十多年後再次拜見恩主的心意,請求得到師太的恩準!”

陳大可和姚石門聞言目瞪口呆,連高傑都傻了,他們完全沒想到,淨空師太竟然會是聞名天下的一代豪雄、北方第一幫義幫幫主王嘉胤的恩主,太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