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再親一下(1 / 3)

月光是貝多芬創作於1801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可惜的是到了1802年初,她已別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1802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係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裏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

盡管在過去一首音樂因為有了俗稱而變成非常通俗化的例子不少,但從來沒有像這首奏鳴曲這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變成名滿天下的名曲。

《月光》一共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間大約有十五分鍾。

在第一樂章,一樣是全部為舍棄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到第二樂章即轉換氣氛,然後到達於屬於這一奏鳴曲重心的第三樂章。第三樂章是熱情的奔流,不但其奔流的激烈是在這一時期的所有奏鳴曲中極為罕見,而且是結構非常卓越的奏鳴曲形式。如果將此第一樂章的瞑想性,第三樂章的激情性與當時的貝多芬的戀愛事件、耳疾,以及1802年的海裏根城遺書等一連串的悲劇看來,是有不可分的關聯,似乎也說得通,然而遺憾的是並沒有具體的資料能證實這些關聯。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這個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

第二樂章-小快板,降D大調,3/4拍子,這個樂章比較短小,李斯特形容這個樂章為“兩個深淵中之間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輕快表情將第一樂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樂章的緊張氣氛銜接地非常完美。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雖然在調性上與前樂章有緊密的聯係,但表達的感情則完全不同。第一主題是熱情不可遏製的沸騰和煽動性,猶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連連的跳腳聲。第二主題像是從心底裏發出來的申訴。它臨近結束時連續的八分音符,斬釘截鐵般的節奏,表現了熱情的情感和堅強的意誌。經過短短的展開部後,內心的激動表現得更為強烈。在尾聲中,沸騰的熱情達到頂點時,突然沉寂下來,但洶湧澎湃的心情並沒有就此平靜。

手指在黑白分明聽琴鍵上快速的彈動,月光在我的手指之下在眾人的耳畔響了起來。就像是在講故事一般,月光也向這大廳裏的人訴說著一個幽傷的愛情故事。

就像剛剛所說的一樣,月光曲的彈奏時間大約為十五分鍾,所以我彈了十五分鍾之後,這一首世界聞名的月光便隨著我的手指停下而息了聲音。

當我的停下了演奏之後,大廳的裏同學們都止不住的鼓起掌來。向我的那幾個朋友向去,看到了他們翹著大拇指對我大叫著了。

叫過之後,兄弟們幾個便將頭湊在一起說了幾句,因為太遠所以聽不到什麼。兄弟說完之後,便又見到薑瑜對著竺雨婷和兩個人悄悄的說了幾句。然後竺雨婷和夏月敏兩個人點了點頭,好像是在應承什麼似的。

隻見那竺雨婷和夏月敏兩人從桌位上離開走向一個包廂裏,也不知道她們兩個去包廂做什麼。但是這個疑惑並沒有讓我猜上多久,隨著她們兩個從包廂裏出來,我心中的疑惑便自攻自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