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猴人本身就經驗豐富,很快就提出了各種改進建議,甚至根據胡蒙林提出的流水作業理念,把各個工序分開,土元素使者專門組織人員負責瓷坯土的配比,水元素使者控製水量,泥匠獸攪拌。
至於造型,則完全由猴人和花精靈族完成,論起審美觀,這些花精靈極為挑剔,而猴人則更為實幹,將花精靈認為滿意的形狀和花紋變成坯形。
至於烘幹和燒製,那就是火元素和風元素種族的工作了。二者互相配合默契,很快就出現了一隻隻表明光滑光潤,色彩豔麗,用途分明的碗、盤、蝶、缸、皿、盆以及人形、花形等造型藝術。
胡蒙林在幾位花精靈長老陪同下,正看著一個猿族老者雙手翻飛,表演著他的獨門密技——空轉抹圓口技術。隻見老者雙手不斷捏著瓶口轉動,忽然向上一扔,然後又接在手中,細細打量瓶子的形狀和瓶口對比,如果不夠圓,繼續剛才的捏合轉動,這是製作花瓶口必經程序。
當老者完成後,胡蒙林才知道,像他這樣的有獨門手藝的老人也就幾位,這也是製約產量的主要因素。
回想起地球古代製作的藝術品,也不是誰都能完成的,經常是家族傳承、少數人密而不宣的絕技。
胡蒙林想了一下,提出了用旋轉的方式製作圓口。按照胡蒙林的大體設想,幾位老師傅齊心協力,用了一個上午,完成了一個“轆轤車”的雛形,猿人老師傅坐在上麵,用木棍使勁攪車盤,車盤快速轉動,這時即進行做坯或旋坯,工作中車盤轉動逐步變慢。
慢到不能作業時,又使勁攪幾圈。就這樣,慣性維持車盤運轉,車頭放一團泥,他雙手相捋,隨著車盤的旋轉,一個碗的雛坯出現了,這就是“做坯”,碗、瓶、罐、缸等器皿都可以拉出來的!
幾位老師傅對胡蒙林的心靈手巧佩服得五體投地。而胡蒙林又幫助解決了泥坯風幹時裂紋的問題,水、風元素族使者才明白,原來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逐漸陰幹。
風元素使者有些不好意思了,這個活本來是他負責的,結果表明,他雖然擅長使用和控製風,不懂科學一樣吃癟。
看著各種造型、顏色的瓷器,胡蒙林又提出了藝術品和生活用品的區分問題。
比如,可以在藝術品上寫字、畫畫還可以特殊造型,每件都要獨一無二。甚至胡蒙林還提出在瓶內壁畫畫等理念。至於生活用品則要批量生產,不必要求太精致。
趁著無事,胡蒙林找來幾十張獸皮,手握紅色的石料,寫下了幾十首記憶中的詩詞,並簡單畫了幾十幅常見的圖樣,由一些老工匠改進。
這裏就要提到那位夜夜在別人門上畫畫的“蠻荒敗類”了,他剛剛到其他獸人部落采風歸來。這位亂塗亂畫的蝕藤族人將各族各地的畫風完全記住了,根據不同地域,設計了幾十種風格作品!引得族人男女老少都刮目相看。
有時候人才的使用真是一門學問!
至於那位“誦者”——蠶無家,則被胡蒙林任命為擬寫這些刻畫在瓷器上詩詞的負責人。
胡蒙林的心中,這些瓷器最終的用途,不僅可以向魔界、妖界等出賣,還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格,將自己心中仍然念念不忘的漢文化傳播出去。
很快,這個“蠶無家”就用自己的的方式改寫了胡蒙林的幾首詩詞,然後又自創了幾首,居然聲情並茂,引得胡蒙林一陣讚揚。
其他人則非常關注那些繪畫,按照畫麵上的顏色,土元素使者迅速安排配方燒製,成十取一,果然不出所料,竟然美觀大方,引得眾人哄搶。
接下來,胡蒙林又提出了玉器、骨器、陶器、石器、木器、貝器、金屬製品、玻璃製品等也可以采取同樣的方式雕刻和裝飾,而且還可以和各種衣服搭配考慮。
隨行的其他各族長老馬上心領神會。如果說製作陶器、瓷器是猴人族的特長。那麼雕刻則在獸人各族中都有傳承。按照這些瓷器的造型和樣式,一些有心的獸人族長在心底裏盤算著如何讓自己族的特長變成美觀的藝術品了!
比如山頂洞人,晶化石頭、改變玉的形狀等是拿手好戲,加之原有的製作晶飾的經驗,心底早就有些蠢蠢欲動了。而下裏巴人族、長發叢林精靈則把目光盯上了金屬製品和木器上。
至於玻璃的製作,則已經完全由夜精靈族和山丘精靈帶領弱小的獸人們開始了全麵升級改造,按照胡蒙林“大小結合、注重透明、顏色、厚度”等要求,已經完成了數百件樣品。其中,琉璃居多(不透明),真正完全符合胡蒙林要求的大麵積玻璃鏡及透明琉璃藝術品,還是遠沒有達到一半的程度。
但由於參加製造的人員較多,居然也積累了不少精品。胡蒙林交待負責此項工作的山丘精靈族長,要試驗“玻璃大棚”,這個設想胡蒙林早就提了出來,具體模型等也由一些心靈手巧的獸人完成了,現在差得就是透明度較高的厚玻璃了,這是胡蒙林準備的秋季盛會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