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背後的壓力
隨筆
作者:韓浩月
這幾天,微博上最火的人物莫過於劉強東,一家購物網站的老板,再度發起了麵向競爭對手的價格戰,多達十餘萬次的轉發,無數搭車進行營銷的企業或品牌宣傳,讓微博瞬間淪為菜市場。
以前,商業人士成為公眾人物的幾率很低,但在互聯網時代,商業人士強行撬動了本不屬於他們的一塊領地,紛紛成為公眾人物甚至意見領袖,比如潘石屹和任誌強,他們已經成為網上公認的言論搭檔,比如李開複和徐小平,他們是公認的人生導師。作為後來者,劉強東在網上體現出了他強悍的營銷能力,迅速躋身於微博名人前列。
“東京大戰美國、蘇聯(京東大戰國美、蘇寧)”,是在網絡實名製的前提下才得以發生的。一名富可敵國的商人,如果匿名上網聲稱要將其商品降價多少多少,隻會引來零星的諷刺,誰會把網上一個匿名馬甲的話當真?
但名字後麵有了個“V”之後就不一樣了。世俗的名聲被集中在網上一個小小的名字之上,這個名字於是便承擔了萬眾矚目所帶來的榮耀與壓力,在十幾年前,還可以說“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而現在,在人人都知道你是誰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動作、一個言論都會被無限放大。於是,有的人誓死不在網上人群聚集地出現,而出現的人,很多並不了解互聯網的價值,更別說怎麼利用互聯網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了。
當下互聯網是屬於公眾人物的,在踏入網絡大門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名人,而網絡是現實社會的複製品,且比現實社會更加快節奏,往往名人在網上總能拿到折現後差不多與其身份相符的知名度。於是,我們看到女明星一句“吃了嗎”能引起成千上萬的轉發,能看到人生導師們的心靈雞湯令無數人“淚流滿麵”,皆因這些名人在上網之前便已功成名就。舉例來說,如果潘石屹現在隻是個包工頭,他就算在網上喊破嗓子,也無人理會他究竟喊了什麼。
對於後來者,營銷是加快其成為一條眾人皆知的“狗”的最快辦法。白岩鬆曾說,把一條狗放在央視,天天播出,時間長了也會變成名狗。但互聯網上還有所不同,互聯網並不認同“混個臉熟”的成名模式,它需要語不驚人死不休,需要爆料,需要僵屍粉,需要鄙視和被人鄙視,需要正麵新聞更需要負麵新聞,需要炒作,需要迎合公眾心理。人民大眾喜歡占便宜,那好,大家電打折,“你賣一元我就白送”,可但凡有點心智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互聯網變了,Web2.0還沒完全被人熟知,Web3.0又來了,未來網絡時代是立體、互動的時代,真實的身份會贏得更多的青睞和額外的信任,但每個人要懂得並尊重這份信任,不要透支這份信任,信用卡會被刷爆,一個人的信用在網上也很容易被刷爆。20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