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這麼多?”王偉印是科學家,不是經濟學家和企業家,不過他也很清楚,如果張文中的話屬實的話,那等於是推動當地經濟的一把利器。
“請王教授放心,我們農風集團的目的並不隻是賺錢,而是通過和農戶合作,帶著穆河人共同富裕起來。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有天真理想的企業家的。”張文中說這話的時候,不禁偷望了一眼林風,他正跟個沒事人似的在一旁溜達,似乎完全不在意張文中說的就是他。
王偉印讚不絕口的道:“現在能有你們這些有良心的企業家不多了,就衝這個我也要幫你們把溫室技術完善了。”
林風一邊聽著,心裏覺得有點搞笑。其實忽悠誰不會啊,隻是在曆史的大潮中,有些人忽悠的事情辦到了,於是成為了英雄。有些人忽悠的事情沒有辦到,或者說辦砸了,於是成了騙子。有些時候,英雄和騙子不過就是一線之間,一念之間,一秒之間的事情,對於命運這個編劇而言,都是刺激的劇情,沒什麼區別。
送走了教授們,達成了技術上的合作協議,林風又放下了一個大包袱。現在開始,他可以真正的大展拳腳了,一個敞亮透徹的未來擺在他的麵前。
△△△
許多年以後,當劉淼再回憶起那個火熱的年月的時候,總會感慨萬千。
農風集團的成功,在於對局勢的把握,總是能抓住經濟形勢的走向,選擇最合理的方向前進。
而更重要的是,農風集團永遠都堅定的發展著農業,以穆河一個小小的城市為根本,輻射到黑龍江東部地區,並不向很多大公司一樣急於走出根據地,衝向全世界。
事實上,農風集團的這種模式更像是日本某些家族企業。農風集團從農業發展起來,逐漸擴大到集農業種植、養殖、林業、旅遊業、花卉培育、食品加工、製藥、建築房產、教育培訓、醫療衛生、金融服務和高科技產業於一身的集團化公司,下屬有三十幾家分公司,幾乎囊括了各大門類。
農風集團就是穆河的代名詞,也是黑龍江東部的代名詞,從小地方起家,在小地方生根發芽,最後成長為國內的巨無霸企業,把穆河的產品賣向世界各地,這就是林風最初的企圖,也是他成功的鑰匙。
穆河的大街小巷裏,到處能看見農風集團的標誌,而幾乎整個穆河的人都靠著農風集團生活,或者說他們的生活已經完全離不開農風集團了,衣食住行,隻要能想到的一切,都是農風生產建造提供的。
林風幾乎是穆河新城的締造者,而他想做的還有更多,比如把觸角伸入到北京上海去。因為在黑龍江,他已經不需要證明太多了,穆河的經濟已經遠遠的把其他的城市甩開,比肩省會哈爾濱了,他所需要的挑戰,隻能是在更廣闊的地方。
在穆河最高的農風大廈的二十八層,落地玻璃外是透亮的陽光。
林風攬著顧曉曦,望著窗外的太陽,覺得一切宛如夢幻。
從一九九五年的那個清晨開始,他改變了一種人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驀然回首,那首歌似乎還在耳邊回蕩著。
“世界不停的改變……改變……”林風輕輕的哼著。
“你在幹嘛?”顧曉曦慵懶的問。
“我在唱歌,一首叫做改變1995的歌。”林風微微一笑,送給顧曉曦一個熱吻。
改變,從1995年開始,而結束,不知在何時。
(全書完)
*********
我知道看到這裏,肯定有人要罵街了。
好吧,我承認我是爛尾了。
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最近在到處找房子,忙的焦頭爛額
第二,成績不好,影響了我的心情。
如果為了賺錢,一上架我就該太監的,不過還好,我堅持了一個多月。不過書寫到現在,失去了未來的把握,自身首先就堅持不住了。而且現在不但沒有訂閱,連評論都沒幾個,看起來隻能讓大家失望了。
現在繼續寫下去,可能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而我的個人生活最近也比較忙碌,每天的更新耗費了太多的心思,實在難以為繼了。
說一千道一萬,我是個爛尾的混蛋,所以請大家盡管罵吧。總之要對大家說一句:對不起了……
PS:我會研究一下怎麼解禁,然後把VIP的部分盡快都解開……
最後,感謝一直以來訂閱本書的200個讀者,沒有你們我早就太監了,多謝你們的支持,我愧對你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