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點票)
我一怔,這是好事,來報恩的,心中嘀咕,且不能貪了眼前小便宜,什麼也不讓他回報,讓他記下筆感情債,不能輕易就罷了,昨晚我可是嚇得不輕呀,再說俺也是施恩不圖報的人呀!
李績可謂前途無量,現在他隻有三十多歲,已經和我父親同為三品大員,不僅是新皇寵臣,且由先皇賜姓,不是一般的牛。在初唐三品可不是一般的品級。唐朝實職品級,最高級別就是正三品。三省六部中三省最高官也才正三品,隻是到了中唐以後才為正二品。所謂的宰相,也無非是掛個同知中書門下三品,也才是下三品,雖說權大,但按品級還沒有都督大。實職做到正三品就到頂頭了,無非以後再加封上國公,侯爺,太保太傅一類的虛職,才算是一二品,但都無實職。像我父親開唐太原十四元勳之一,臨到老才做了都督正三品,可想李績將來混個什麼一二品的加職很有可能,更有可能掛上下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
我心中合計著入得客廳,見得李績正端坐著和母親聊天,忙笑著要上前拉交情。
“請夫人接旨”,李績見得我進來,站了起來,從袖中取出一道黃綢。
我和母親都是一愣,我心說好你個李績呀,先給我個下馬威,有些不情願地和母親跪了下來。
“自太原起事,卿傾家產隨先皇,兢兢業業數十載,躬身於政治,不求富貴家業。為國之基業立下汗馬功勞,今卿離去,朕心甚痛,又失一股肱。加封武卿為鎮軍大將軍,待祭葬禮一切費用由朕出資。長子元慶加封為遊騎將軍,次子宣節校尉”
李績的嗓音有些沙啞,看來是昨日魚刺劃傷嗓子的後遺症。
母親接了旨。我在一旁盤算,隻所以李績把聖旨給我母親,第一,我母親為名門望族,第二,我母親由先皇親自賜婚,第三,李績本人先給我小意思一下。
回想一下聖旨內容,皇帝說的好聽,加封我父親為鎮軍大將軍,這才是個從二品,一般來說死後加封都要晉級的。如我父親已實職為最高級,如果先皇在時,就是不能加為太傅,或者司徒一類,也可能加個開府儀同三司,就是再差也應是正二品的了。按李世民的功勳元老的子孫可以世襲的詔書,明顯他不喜望給我父親加爵,兩個哥哥也隻是得了個虛職,真是人去茶涼呀!
元慶哥哥從五品,元爽哥哥正八品下,也不錯了,也虧得他們守孝不能上任,要不這兩家夥不知又要如何猖狂。
“這位就是若男公子了”
“李績大人安好,若男在此有禮”,我躬了一禮,掃了一眼李績胸前,可憐呀,還殘留著昨日我的足跡,這種宣旨場合,需要穿的都督甲裝,來此也就這一身,看來也沒有換的了,一幹手下也是粗心漢,沒把這家夥擦幹淨,不由得我偷笑。
“真是有誌不在年高,公子年少竟有如此醫術。昨日蒙公子搭救,李某不勝感。。。。。”
“小事一樁,不足掛齒”,我再次模仿一下偉人的動做,從容地揮揮手打斷了李績的感恩話。
李績呆了,曾耳聞武家這個假小子不顧什麼禮節搶下禮品,不是一盞省油燈,自已欠下這個救命債,不知這小家夥怎麼胡鬧,說不定又弄自個難看,沒想到她會這樣大度,那揮手的姿態真酷,從容大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大恩不言謝”,老李呀,看樣子你把我當成包袱了,沒事,我這人不奸不詐,好說話。都說感情債最重,我就讓你背上吧!我板著臉,聲音不大不小,正好李績能聽見。
“啊。。。是是是,大恩不言謝,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李某是粗人,出身行伍,不知公子有何事要李某。。。。。。”,李績臉色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