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夢總會醒來(1 / 2)

—— 評劉廣雄長篇小說《英雄夢》

評論

作者:李朝全

現實題材小說的要義是,故事須能自圓其說,人物要逼真。換句話說,就是敘事要令讀者信以為真,相信小說所描寫的是生活中可以而且可能發生的事情,可能存在的人物,亦即小說本身可以成立。劉廣雄的長篇新著《英雄夢》在小說的自足、自立方麵盡了很大努力。可以說,讀者幾乎找不出故事的破綻或漏洞來,這部小說起碼從敘事上看是成功的。

《英雄夢》首先是一個關於夢想和追夢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袁滿在求職過程中,經受“考驗”被吸收進一個直屬國家禁毒委員會的“特別行動組”擔任偵查員。她始終覺得這樣帶有傳奇色彩的經曆和工作就像是一個怎麼也醒不來的夢。小說敘述了她參與在公路上攔截運輸毒品的車輛,“假裝”與毒販交易搶奪對方毒品,而後以“放長線釣大魚”的方式將毒品賣給另一批毒販,機智地衝進毒品交易現場攪黃兩個團夥的交易;去邊境取貨,護送運毒車輛過境,跟販毒頭目陳明富的助手“八婆”做生意,並受命殺死了“八婆”。整個過程緊張刺激,女主人公袁滿義無反顧地投入“特別行動”,並在這一係列的行動中慢慢成熟起來,成長為一名堪稱優秀和出色的“警察”。然而,當謎底揭開,一切真相大白之時,讀者發現原來自己跟著袁滿一起做了一個長長的“南柯一夢”,而且是噩夢——袁滿參與的原來是一個假冒警察之名而專事販毒的團夥。由是,前麵精心編織的故事被徹底解構,袁滿所參與的所有活動的意義也隨之被顛覆。這個年輕的女大學生在夢醒之後,慢慢地開始覺悟。但她與男主角、“特別行動組”組長曲江之間的愛情之苗已瘋狂生長,並且難以遏製。最終她作出了選擇:把販毒團夥最後一次毒品交易的情報通過短信透露給了自己的同學、真警察鄭川紅,並在被圍捕的時候舉槍自殺,將自己從噩夢中徹底喚醒,一了百了。這是一個令人難以作出正邪、善惡判斷的人物。她擁有一個英雄夢,如果不是因逐步喪失警惕而被壞人利用,她本來確實可以成就自己成為英雄的夢想。但是,作者出乎意料地,並且不無“殘酷”地告訴讀者,她隻是做了一場噩夢而已。

是夢總會醒來。夢醒時分,落英繽紛,鮮花凋零。作者把無盡的空白留給了讀者,同時也把沉重的思考甩給了讀者。

《英雄夢》實際上講述的是一個走私販毒與緝毒破案的故事。這樣的題材對於劉廣雄而言應該是最拿手的。一方麵,他有這方麵深厚的生活體驗和積累。自1998年他加入了武警邊防總隊,深入邊境地區、緝毒前沿,參與過邊防警察的禁毒緝毒、反毒品犯罪鬥爭,耳聞目睹了大量這方麵的故事,與警察、毒販及各色人等都打過交道,對於他們的生活、心理和精神世界都比較了解和熟悉。另一方麵,他的本職工作和紀實寫作實踐也為其小說創作創造了基礎和條件。他當過邊防警察,寫過不少關於邊防警察的通訊報道或者報告文學等,尤其是2010年為在海地維和行動中因大地震而不幸罹難的李欽、鍾薦勤、和誌虹等戰友所作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維和英雄》更是一部生動感人的優秀作品。身為武警雲南邊防總隊創作室之一員,應該說,寫警察、寫警察故事,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創作長項。近些年來,他已經陸續創作了如《太陽滴血》、《白領黑槍》、《緝毒警》等多部警察題材的小說。

《英雄夢》的故事主線——主人公一直被假象所蒙蔽,注定了情節的緊張與內在的巨大張力,的確能夠激起讀者不斷往下閱讀的濃厚興趣。袁滿作為一名一畢業就麵臨失業危險的大學生,她對工作是渴求的,她的社會經驗簡單或幾近於無,她的性格單純,加上內心深處的英雄情結與虛榮心,這些便決定了她會對騙子——冒充警察的犯罪團夥頭目、風度翩翩的曲江充滿信任,甚至愛慕和崇拜。於是,她很快全身心投入“特別行動組”一係列的工作,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小說對她在不明真相情況下的“奮勇工作”實則是不斷沉淪的描述因此是可信的。作為“特殊警察”,她被要求嚴格保密,乃至不慎在父親麵前泄露“身份”時,犯罪團夥為圓謊而不斷偽飾的努力促使故事情節不斷向前推進,從情理上說都是成立的。讀者跟隨著作者的筆觸和敘事,似乎到達了現場,心情焦灼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陽光女孩兒一步步地走向墮落,淪為毒販和匪徒。這樣的情節演繹帶給讀者的是無盡的痛惜、悲憫與同情。從這個層麵上看,《英雄夢》首先是一個悲劇故事。它通過描寫女大學生袁滿的不幸遭遇和命運,將有價值的東西、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昭示著一種無奈的宿命感或人生的無助感。由此,作品帶給了讀者一種矛盾糾結的閱讀感受。這,也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文學關注的是人的內心和靈魂的事情,不是社會政治經濟學,目的不在於給出現實問題及人生困惑的答案,而是要帶給人心靈的衝擊和審美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