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都城鹹陽,百家齊聚(1 / 2)

收拾了自己的東西,端木璟欲同王允夫婦二人拜別。王允說得果然不錯,農家的人一直在附近並沒有走多遠,考慮到自己如今的處境隻怕被人認出來,一念之下幹脆將原來自己的衣服換下,穿上了當初韓回送她的那套。

當初與韓回、劉邦兩人分開,端木璟本來是穿著韓回的衣物的,後來和歧染他們一起自己才又多添置了衣服以備不時之需。為了方便衣物都是比較便利的,不像韓回的衣服穿著長裙儒步,美則美矣,總太麻煩。但就是這麼憑空一穿,再將當初在臉上塗抹的特殊藥粉用藥水擦拭幹淨莫名地多出了幾分儒雅的感覺,和那個人們映像中的少年竟然一時聯係不上來。便是王允看到端木璟這一身裝扮也是有些錯愕,還是端木璟先同他打招呼他才反應了過來。

“原來端木兄弟竟是如此謙謙君子,在下倒是看走眼了。”王允的話讓端木璟不禁想笑,果然一張看得過去的臉果然必不可少。

同兩人拜別後,端木璟就往鹹陽的方向趕去,農家青木堂的事她本是無意中攪和進來,已經耽擱了不少時日,如今自然隻能加快速度了。

而相較於端木璟一邊醉心於沿途風景一邊逍遙自在地行醫救人,更多人都是一副馬不停蹄地趕去鹹陽的狀況。因此越是接近秦國都城就越能看到大批的人馬,或三五人結隊,或也有聲勢浩大,百十人不等,就是端木璟也注意到了這其中的不同尋常。

這樣的情況使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當初在客棧裏吃飯聽那個掉書袋的酸儒說公子扶蘇欲招攬客卿幕僚的事,難不成這些人都是奔著這公子扶蘇去的?

心中暗襯,若真是這樣的話不知道那秦國皇長子扶蘇是怎樣一個仁人君子,或是愛才之人,慕名前來的人如此之多。若不然,等自己哪天窮地實在吃不起飯了也在扶蘇那裏混白飯算了,可又轉念一想,自己有幾斤幾兩她如何會不知道,旁人尚且能糊弄一二,但公子扶蘇哪裏是泛泛之輩,自己如何有那個能耐?如今自己有醫術可以依賴,一技傍身也很好,就算到了扶蘇那裏行事做人難免看人臉色,來不來便三叩九拜,她秉持著21世紀的思想觀多少是有些為難自己,既如此又何苦給自己找不自在。

端木璟就在這樣的糾結中走進路旁一家茶鋪。雖然是剛合掃六國天下一統,還處於亂世蕭條的局麵,各方依然有小規模的起義,但鹹陽畢竟是當時整個世界經濟政治繁榮的中心之一,通往鹹陽的官道上人來人往,這樣的小茶鋪一路上自然不會少。

“小二,來碗茶,還要三屜包子”端木璟衝茶鋪的夥計吼了一聲,接著找了一方空位坐了下來,將自己的包袱就這麼隨意地擱置在桌上,她一窮二白的自然也不會擔心有什麼人覬覦。

茶鋪夥計聞聲也利落地答了一句,“好嘞,客官稍等,就給您上來!”說完轉身向那邊上預備茶店的人讓其快些。

端木璟觀察著茶鋪夥計忙碌的身影,不由得想到清代文人蒲鬆齡鬱鬱不得誌於路旁搭一間小茶舍替過往路人奉茶寫鬼神故事的史事,又認為這路旁的夥計也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想得高興了竟然喃喃地說出聲來,“這官道上的茶鋪夥計每日所見之人不同,所處之事亦為千變,所謂千人千麵,千般造化千種體會,送著過往行人也真是難得風流。我四處遊曆竟不若人家一日接待行人來地有趣。”沉思片刻,又開口道,“若不是苦於如今多少不太平,我又是最懶散受不了早晚備置茶點的辛苦,就這樣於路旁支個鋪子不知道多有韻味”。

這樣說著少不了要幻想些自己若真的支了個鋪子賣茶生出些文人風花雪月的事來,忽聽得身後一陣爽朗的笑聲響起,“哈哈,我今日真算的是開眼界了。都說這酸儒是些迂腐不化之輩,難得也有人要開個茶點鋪子。”

聞言,端木璟回頭望去,說話的人站在麵前。來人身長八尺有餘,她略莫估算一下竟有兩米開外,骨骼奇大,背上背一把巨劍,整個人往茶鋪子裏這麼一站與四周顯得格格不入。

不動聲色地挑眉,站起身來,抱拳豪氣幹雲地行了一禮,可憐她身上是韓回的衣服,到底隻適合儒生,動作一出來莫名地有種說不出的怪異。

“這位壯士是?”

那人也不回答,四周一掃,也隻端木璟這一桌是還有空位的,很不客氣地坐在端木璟的身旁,將背上的巨劍卸下,“鐺”的一聲放在地上,“粗人一個,也值得兄台記著?”

端木璟不言語,心中卻在暗襯,她剛才說話分明是喃喃自語,按理說隻有自己才聽得到,可是這人剛才離她至少有兩步開外,若不是功夫了得,耳力不同常人哪能做到,這樣的人還是粗人,她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