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在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有效途徑(1 / 2)

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在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有效途徑

信息化教學

作者:胡凰

摘 要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高職英語課堂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日漸凸顯,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高職院校想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就要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通過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高職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主要探討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在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有效途徑,從而能夠有效促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理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20-0141-02

1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涵

建構主義強調的是“知識建構”,主要是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者學習主動建構了內部心理的表征過程,是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的進一步發展。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借助其他的輔助手段,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知識,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因此,學習者的學習包含了新舊經驗間的相互衝突,並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也包含了新舊經驗之間相互的作用引發的結構重組。但是學習的過程是新舊經驗之間相互的動態過程,並不是簡單的一味灌輸信息知識。這個過程中不但包括對原有經驗的重組,還包括對原有經驗的改造以及對新信息意義的建構,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主動性,還具有一定的協作性和情境性。

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了最終達到實現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目的,建構主義倡導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組織和指導,利用情境、寫作以及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幫助和促進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新精神等。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也不是知識灌輸的對象。而教師不但是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也是學習任務的孤立者和學習活動的幫助者,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課堂的主宰者,也不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權威[1]。

2 高職英語傳統的教學模式

目前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輕學法、理解和能力,重視教法、記憶和知識的弊端。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學生處在一個被動的地位上,重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取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斷灌輸語言形式,如語法、詞彙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忽視了語言的意義,導致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強,使學生形成依賴性和被動性,導致學生缺乏創新精神,主體意識淡薄。

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缺乏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思維機製,缺乏語言的交際能力,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很多年以後依然是“啞巴英語”,用英語說話的時候滿臉漲紅、支支吾吾。同時,也使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把英語當成一項乏味、無奈的課程。由此可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形式。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不但活躍了課堂的氛圍,也促進了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在英語教學模式中,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做指導,會使多媒體技術充分地發揮其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2]。

3 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有效途徑

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不但集文字、聲音和圖像為一體,也集中了視頻和通信等多項技術。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形成一種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同時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也要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以多種媒體信息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達到高職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多媒體充分發揮媒介作用,能夠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非常好的認知工具。因此,在整個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中,貫穿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能夠對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具有指導意義。

“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首先,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控製好課件中的信息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的原則,來製作課堂上所需要的課件,從而使學生能夠抓住學習的重點,避免出現走馬觀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