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就到了孫岩的冠禮那天,因為鄭玄的儒林地位和孫家的家世,特來祝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連孔融、蔡邕、盧植這樣的大儒都來參加孫岩這個小子的冠禮。可見鄭玄的地位。
孔融、蔡邕、盧植何許人也。
孔融,字文舉,孔宙之子,孔褒之弟。父親孔宙,做過太山都尉。孔融少時成名(著名的孔融讓梨講的就是他的故事),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稱"建安七子"。曾先後任虎賁中郎將、議郎、北海相等職。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孫。"七子"中,他年輩最高,世稱孔北海,為人不拘小節,恃才負氣,剛正不阿。其散文辭藻華麗,多用駢句,但能以氣運詞,有新變化。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擅長辭賦。靈帝時召拜郎中,校書於東觀,遷議郎。曾因彈劾宦官流放朔方。蔡邕著詩、賦、碑、誄、銘等共104篇。他的辭賦以《述行賦》最知名。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人也。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鍾。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誌,少與鄭玄師從馬融,通古今學,為當時大儒。著《尚書章句》、《三禮解詁》。州郡數辟,植皆不就。靈帝時,仕為博士,因才兼文武,拜廬江太守,還拜議郎。後任侍中,遷尚書。
鄭玄領著孫岩來到門口迎接孔融、蔡邕和盧植。問道“文舉、伯喈和子幹能夠到來,實乃讓我驚喜異常。”
盧植笑了笑,“今日我三人到此,一是為了老友相聚,二是為了見見你那個備受推崇的弟子,想必旁邊這位就是孫岩了吧?”
孫岩上前行了個禮,說道。“後學末進孫岩見過孔先生、蔡先生和盧尚書,晚輩經常聽先生讚歎三位大儒,今日一見,也了卻了學生的一樁心願。”
“好個能言會道的小子,一點也不像你父親般沉穩。”孫岩話音剛落就聽見來人說話聲。
“見過幽州牧大人”,盧植、孔融等人說道。
“嗬嗬,文舉、子幹、伯喈多禮了。”來人正是州牧大人劉虞。
孫岩想不通了,自己冠禮雖然說是件大事,可也沒大到能請動漢室宗親啊!其他人來或許還有些情分在裏麵。可劉虞過來幹什麼。雖然滿是疑惑,但孫岩還是不得不恭敬的給劉虞請安,“學生孫岩見過州牧大人!”
劉虞也不說話,笑眯眯的打量著孫岩,令孫岩一陣發毛,懷疑劉虞是不是喜好男風,怪不得沒聽說過劉虞有孩子呢?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東海恭王之後,東漢末年太傅、幽州牧,漢室宗親。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深得人心。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少數民族,令外族臣服。
“長兄來此,未曾遠迎,還恕見諒!”孫相立馬迎了過來。
“長兄?”孫岩滿臉狐疑的看著父親。
“岩兒,怎麼還呆在那,見到親娘舅還不行禮?”孫相喚過孫岩。
“岩兒拜見娘舅!”沒想自己是劉虞的外甥,這也太扯淡了吧,以前也沒聽娘親說起過啊!看來咱也是皇室貴族了,孫岩意淫的想到。
“好!好!好!”激動的劉虞忙扶起孫岩,連聲說好。看見滿臉疑惑的孫岩,說道:“幽州事忙,無暇分身,第一次見你還在繈褓之中,沒想到一別竟是十餘載,岩兒也儼然成為一個翩翩少年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