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1 / 2)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

作者:周淑華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計算機的普及,以及國家對教育的大力投入,現如今我國農村學校大大優化了育人環境,多媒體技術已經走進農村學校的課堂,在物理教學中已經發揮了獨特作用,在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成效。在此,筆者談談在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使用多媒體的一些感受。

1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物理現象,變抽象為直觀,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有許多物理情景,學生難以想象。如在講摩擦起電的原因時,由於物質的組成及原子、分子的結構這部分內容化學放在了後麵,這就給物理教學造成困難。這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鈉、鎂、氯、炭等原子的結構,然後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讓學生明白最外層是8個電子的為穩定結構,如果外層小於4個電子的就不穩定而容易失去,大於4個的也不穩定而容易得到,從而分析到不同的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摩擦時束縛電子能力強的就得電子帶負電,束縛電子能力弱的就失去電子帶正電。這就降低了難度,使學生容易理解。

再比如條形磁體、蹄形磁體的磁場,電磁感應以及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等,隻能通過分析現象,歸納、推理總結得出結論,達不到預定的目的。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抽象的現象模擬出來,直觀呈現在學生麵前,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容易理解,這樣就擺脫這些認識的障礙,走出誤區。

2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微小的物體放大,增加直觀性,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教學儀器和進行實驗操作的技能

在講電學實驗時,電路的連接是關鍵。由於初學,學生對電路的連接是一點兒不懂,教師在實驗台上做示範,下邊隻有前排學生能看到,後邊的學生就看熱鬧,這就造成教師演示實驗隻成了前麵學生的專利,照顧不到大多數學生,到了自己動手做實驗就不知道摸什麼。最後,整個實驗課秩序混亂,沒完成任務就下課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形成惡性循環。多數學生以後再也不想上實驗課,對實驗產生畏懼感,對物理也充滿恐懼。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實物投影講解,使每位學生都能看清楚電路元件以及它們的連接方法,學生看得認真,聽得出神,學得更快,一節課下來,輕輕鬆鬆就完成任務,效果非常好。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了知識,還增強了實驗技能。

再如,在講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萬用表使用時,由於儀器本身很小,在示範時可見度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在講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幾塊表的讀數、操作過程製成幻燈片打到屏幕上,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練到,這樣不僅增大練習量,還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效果很好。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3 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擴大學生的知識麵,使課堂生動活潑

中學生十四五歲,花一樣的年齡,正處於好動、好玩時期,自製力比較差,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還是靠興趣維持的。如果教師上課還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按照傳統的“填鴨式”講課,他們對物理的感覺就會枯燥無味。這樣沒有了學習興趣就沒有了動力,更沒有學習目標,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下載一些與課堂有關的視頻,采用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交互方式,就會適應學生的要求,較大地激發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電流這個概念時,筆者先播放了些遷安美麗的夜景,燈光閃爍,景色迷人,學生完全被課件動畫中的各種場麵所吸引。筆者順勢問道:這些燈光時亮時暗,為什麼?學生很容易說出是因為電流不同。筆者就引出這節課的主題:電流。然後又讓學生看一段關於水流課件,筆者又放了電流的課件並做了對比,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明白電流似水流也會有大小,清楚了電流的概念,從而很好地理解了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