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笑著回答老板娘的疑惑:“山人隻有妙計。”
得,回答了等於沒回答,白曉燕追問道:“告訴我,你要是不說,我就和你急,休想請到一天假。”
曾毅苦笑搖頭,透露一星半點道:“傳世品由於保護得當,一般不會出現出土器物那種較大程度的釉麵破損,其釉麵具有脫玻化特征,釉光溫潤,且底胎比較細膩,內壁可見“雞爪紋”等等特點。
中低檔次的仿品出於節約成本的目的,往往會采用在釉麵上塗抹高錳酸鉀來造效果,這法子之前我說了,屬於很常見的法子。
不過高檔次仿古瓷就不是這樣做的,一般造假者會采用中藥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這樣做出的效果是可怕的,足以以假亂真了。”
白曉燕吃驚道:“你的意思是要用中藥?什麼中藥?”
曾毅笑著搖頭,故作神秘道:“這可說不得,是看家本領,說出去的話不但我沒活路,其他同行也沒活路了。”
“小氣鬼。”白曉燕衝曾毅吐了吐舌頭,倒也沒逼問,揮手道:“去忙吧,不過隨叫隨到。”
“好嘞。”曾毅說著就抱著寶貝出去了。
曾毅回了家,把東西放好,然後親自去配了中藥,說是中藥,其實是各種化學品,混合搭配下來便成了行內的秘藥,再是買了些“包漿絲絨”。
這“包漿絲絨”是行內話,它其實還有個學名叫水晶研磨棉,這東西可說是當代給瓷器打磨做舊的做好東西。
目前的高仿瓷器,在釉麵,胎質仿的燒的都很到位,唯獨釉麵的老化狀態是多年來一直難以攻破的技術,高科技做舊材料,“包漿絲絨”的問世,可以說給瓷器鑒定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挑戰。
所謂的高深做舊技術,理解透了其實很簡單,老瓷器的“表麵”特征不外乎兩種現象:
第一:老瓷器表麵沒有火光,沒有強烈的亮光。第二:老瓷器表麵光澤柔和,觸摸溫潤柔滑。
第三:老瓷器表麵,務必有劃傷紋,就是細碎的牛毛紋痕跡。
大家仔細觀察想想,在生活中最簡單易懂的新老變化之分有哪些例子來,大家發現沒,新手機的屏幕為什麼使用一個月後就會變的模糊,沒以前清晰,沒以前新,沒以前錚明瓦亮,這是什麼緣故來,很簡單,手機經過使用磨損,仔細一看,手機屏幕表麵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細碎劃痕,使其變的不光亮如新,陳舊了,這就是退去火光的原因。
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自然磨損,使其退去了火光,一件老瓷器也是一樣,曆經數百年,表麵能不磨損嗎?磨損舊了,釉麵能不退去火光嗎?老瓷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在這些磨損的細碎劃痕裏,逐漸滲透上油漬和灰塵,在生活中經過頻繁的觸摸,自然就變的特別光滑,這就是所謂的包漿,所以隻要藏友細心觀察,所謂的傳世老瓷器劃痕牛毛紋與包漿就是這個原理和現象,自然的劃痕與油漬的滲透,自然形成牛毛紋與包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