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文和吳良軍相互對視了一眼,卻最終還是沒敢正麵回答朱文海的話。朱文海見狀,也不想過分的逼迫陳思文和吳良軍,畢竟他們倆雖然是研究院的‘老人’了,進研究院最短都有七八年時間了,但到現在也還僅僅隻是個科室主任研究員的身份,即便得華國清華老看重,但是一無權,二無勢,自然不敢像朱文海這樣口無遮攔,肆無忌憚的評論國之副相的。
朱文海見問不出結果,也就不再追問了,而是繼續拿起麻袋裏的資料,翻看了起來。麻袋裏的資料很多,從最初的設計稿,到各部分的設計圖紙,再到最終的定稿,應有盡有,而且分門別類的,按照船體、動力、武備、電器元件等門類,統一整理裝訂的。
並且除了朱文海之前看到的實驗三型排水量一千三百噸級的輕型驅逐艦外,還有實驗二型的排水量七千五百噸級的輕型巡洋艦的設計圖紙,這兩份設計圖紙上,每一份上麵可都簽有曾國民的名字和時間。
朱文海看了一下,大多都集中在貞元二年到三年,甚至還有些圖紙上的日期,竟然是貞元之前的安平時期,看來曾國民在遺書上寫的‘耗費十年之經曆’,是一點都沒誇大呢,大宋大型水麵艦船的設計立項時間,真的不是一時間的心血來潮,拍腦門子就決定的!
而且當時,曾國民他們肯定還是有一定的把握,才會決定上馬實驗二型輕型巡洋艦和實驗三型輕型驅逐艦的!而且,朱文海還在那一堆的材料文件中,找到了一張夾雜在某張設計圖紙中間,曾國民所寫的另外一張紙。
在那張紙上,曾國民述說了一件怪事,那就是為船廠提供造船用鋼鐵材料的那家鋼鐵公司,在貞元元年因為經營不善,瀕臨破產,被另外一家鋼鐵公司收購。
而事實上,據曾國民從那家名為開平鋼鐵公司的員工口中了解到,開平鋼鐵公司經營狀況一直都很良好,一直都處於盈利狀態,貞元元年初的時候,開平鋼鐵公司拒絕了一個外國商人的注資要求,之後,開平鋼鐵公司的經營狀況這才出了嚴重的‘問題’。
先是一個十萬噸的大訂單,在交付客戶之後,卻被客戶以質檢不過關為由,全部被退了回來。之後,開平地方工業商業聯合局又對開平鋼鐵公司進行了一次突擊抽樣檢查,檢查的結果竟然也是不合格!再之後,開平地方工業商業聯合局竟然以生產許可到期為由,要求開平鋼鐵公司停業整頓!
開平鋼鐵公司多方求告無門,申請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產許可證,也一直被開平地方工業商業聯合局壓著不給,開平鋼鐵公司這才出現了‘經營不善’、‘資金斷流’、‘瀕臨破產’的局麵。
再之後,開平鋼鐵公司就被嶺南礦業公司全資收購,變成了嶺南礦業公司下麵的一個子公司!
而且,據曾國民所了解到的情況,這家嶺南礦業公司,竟然也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並且跟粵省的大宋船舶重工有著密切的商業往來,甚至曾國民猜測,嶺南礦業公司,本身就是大宋船舶重工為了搞垮、收購開平鋼鐵公司而搞出來的一個皮包公司!
最後,曾國民甚至在那張紙上寫道,這一切,都是大宋船舶重工,或者說是英克蘭帝國的陰謀,目的就是為了扼殺大宋好不容易才剛剛萌發,能夠看到一丁點希望的船舶製造行業!
雖然這一切都隻是建立在曾國民個人的推測上麵,而且到死,他都沒敢往外泄露半句,隻是將這些猜測寫到了一張紙上,然後粘縫在一份設計圖紙之中,若不是朱文海發現那張設計圖紙跟別的設計圖紙有些不一樣,從而發現了其中的夾層,甚至根本就看不到這張紙上所寫的東西。
但是在朱文海看來,這或許才是當時實驗二型和實驗三型接連出現事故,並且大宋的鋼鐵材料竟然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不能用作‘船舶用鋼’的最主要的原因!
六百噸級的輕型近海巡邏艦都能夠生產,而且也沒有出現任何的狀況,不可能七千五百噸級的輕型巡洋艦就出問題!而且,即便大宋自產的鋼鐵材料質量真的不過關,不能承受建造七千五百噸級的輕型巡洋艦,那不可能連一千三百噸級的輕型驅逐艦都不能建造吧?
從七千五百噸減少到一千三百噸,可是足足減少了六千多噸呢,而從六百噸增加到一千三百噸,卻隻增加了區區七百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