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觀者:京,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屍,必築京觀,以為藏屍之地。古之戰場所在有之。
也就是說,京觀就是利用賊人(當然也包括戰場上的敵人)的屍體,在戰後堆積起來的藏屍之地,現在在古代的那些戰場所在地可能都還有遺存!
一連河-銀杏溝之戰後,東北戰區司令部總司令趙仲仁將軍便命令部隊,將收集起來的東委奴國小龜子的殘骸堆積在一起,在一連河畔和高新公路上,築起了連綿五裏,八十幾座三到五米高的京觀。
八十幾座京觀縱橫一線排列,看上去甚是蔚為壯觀,讓人歎為觀止,同樣的,也讓所有人人,包括東委奴國小龜子,心底不由自主地冒起一股股寒意,讓人不寒而栗。即便是在空中,東委奴國小龜子的第四飛行聯隊的空中偵察機部隊,在隔著幾千米的高空,隔著幾十公裏的距離外,都能夠很清楚的看到一連河畔和高新公路上那好像鐵鎖橫江的鎖鏈一樣的京觀!
所有的這些現場照片,以及反映牛頭山大捷和一連河-銀杏溝大捷的由國內最為著名的畫師繪製的油畫、國畫,所有的東西都擺在了陳留王府歡迎晚宴宴會上最為顯眼的地方,讓所有前來參加歡迎晚宴的來賓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看到。
甚至於在宴會主廳中的主位後麵,還擺著一個按照一比一百比例製作的純金火箭彈的模型,就擺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人想要忽視掉都難!除了不許摸不許挪動那個純金火箭彈模型外,所有的來賓,包括獲得允許的國內外記者,都可以在隔著火箭彈模型有一段距離的地方,近距離拍照、觀察等等,陳留王府和大宋國安局的特工們也並沒有禁止這些舉動。
當然了,擺放在那裏的模型,其實真的就隻是一個火箭彈的模型,僅此而已,其他人除了能夠看到火箭彈的外觀造型以外,幾乎沒法接觸到火箭彈更多的機密了,就更別說發射火箭彈用的發射器以及火箭彈的內部構造了!
當然了,帶有飛翼射擊的火箭彈,即便僅僅隻是一個火箭彈,其實對於火炮技術的改進,也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特別是火炮發射的炮彈,以往發射的炮彈都是彈丸形狀的,後來隨著戰爭科技的逐步發展,才逐漸發展到了錐形圓柱形炮彈的樣子。
但是在朱文海‘發明’火箭彈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到了要將火炮的炮彈在圓柱形的尾部再加上十字陀螺型尾翼、飛行翼,即便在飛機的設計製造上,人們對空氣力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帶尾翼、飛行翼的飛行器可以飛得更快,飛得更遠,但那些都是在有人操縱的飛行器上麵,在炮彈上,還沒有人想到把這些東西運用到火炮發射的炮彈上麵,自然也就沒人‘發明’帶翼的飛行炮彈了!
直到現在,看到朱文海擺在陳留王府宴會主廳裏麵的純金火箭彈炮彈模型時,在場的嘉賓,特別是有軍方背景的來賓,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原來,炮彈還可以長成這個樣子啊?隻不過帶尾翼的炮彈,發射它的炮管豈不是也要因此而大作改變嗎?否則,現有的火炮,根本就發射不了這種炮彈啊!
前來大宋參加談判的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談判代表、全權大使、特使等人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恐怕都有軍方的背景,甚至於有些人就是來自軍方或者國安係統的軍情特情人員,對此,大宋其實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不管是明裏暗裏,既然這次的談判內容之中,少不了跟軍火有關的火炮,參加談判的人員中,自然也就少不了軍方的人員了,普通人去談,總是沒有專業的人員來得專業,不是嗎?
通過這些照片,大宋的平章政事、內閣首輔趙忠凱,在分別會見尼德蘭共和國、巴錫尼亞共和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談判代表、全權大使、特使、公使等人的時候,趙忠凱便大致的向他們分別介紹了一下火箭炮的基本信息。
當然,趙忠凱介紹的火箭炮的基本信息,都是朱文海提供的,而且事先已經斟酌了無數次了,其中既沒有透露太多太重要的軍事機密,又能夠很好的挑起與會人員的濃厚的興趣,當然了,順帶著的,趙忠凱也透露了一些,大宋想要利用火箭炮技術換軍事裝備,以抵抗東委奴國小龜子侵略軍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