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目前的朱文海來說,核子能,甚至包括利用核能生產製造的核武器,對他來說,都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至少以現在的大宋的科技水平來說,想要找出製造和生產核武器的科研人員,不能說沒有,但肯定不是很多。
即便有,很可能也像另外那個位麵時空中的那些頂尖的科學家一樣,現在好多都還在大宋之外的其他國家,即便有心想要回國,報效國家,在現在這種戰亂的情況下,也幾乎不大現實!
正因為如此,朱文海現在也隻能在心底感歎一句:要是有核武器多好,兩顆原子彈下去,東委奴國小龜子立馬就萎,這場戰爭自然也就沒什麼好打的了。
在另外那個位麵時空中,別說兩顆原子彈了,兩百顆甚至更多都不在話下,但是在這個位麵時空中,這卻隻能是朱文海隱藏在心底裏的一句歎息,歎息過後,朱文海該幹嘛還得幹嘛!
而這個時候,他就帶著東北戰區獨立偵察大隊的幾個偵察尖兵,正在東寧府以西二十公裏外的某個小山頭上,舉著望遠鏡觀察著空中剛剛投下了攜帶著的航空炸彈調轉機頭返航的東委奴國小龜子的零二式轟炸機。
通過望遠鏡目送著東委奴國小龜子的零二式轟炸機離開東寧府後,朱文海這才又將視線落在了二十公裏外正彌漫著一股黃沙漫漫的硝煙和塵土的東寧府,耳朵裏也傳來了一刻都沒有停歇的連綿不斷的爆炸聲。
即便已經跨越了二十公裏的範圍,東寧府城內外響起的爆炸聲,依然清晰無比地傳到了朱文海的耳朵裏。
跟在朱文海身邊的,隻有偵察大隊不到一個班的一個小組的偵察尖兵,朱文海他們來東寧府的目的,也不是增援東寧府的宋軍,或者傳達趙仲仁的軍令,又或者給東寧府宋軍的指揮官提供情報支援的,他們來這的目的,就是為了評估東寧府宋軍能夠在東委奴國小龜子的攻擊下堅持多久,以及血戰之後,東寧府城中的七個旅三萬正規軍,還能夠剩下多少。
當然,司令部決定將部隊全部撒出去,撤到東委奴國小龜子的後方去,開辟遊擊戰線的作戰計劃,早就送到了東寧府內宋軍前線指揮部的最高指揮官張俊義中將手中,隻不過隨同這個作戰計劃一同送到的,還有在東寧府堅守五天以上的命令!
也就是說,在這五天之內,張俊義中將必須率領前線三萬名宋軍官兵,像釘子一樣釘在東寧府,要保證攻擊東寧府的東委奴國小龜子的三個步兵旅團不能越過東寧府防線一步!至於東委奴國小龜子的裝甲坦克集群,命令上沒說,張俊義也是分身無暇,顧不上那麼多,也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繞城而過,繞過東寧府,繼續往東寧府後方的河源鎮趕去。
朱文海帶著的偵察大隊的一個小組的偵察尖兵到東寧府的目的,一是為了評估東寧府宋軍能不能夠牽製得住東委奴國小龜子三個步兵旅團的進攻,給宋軍殲滅東委奴國小龜子的裝甲坦克集群創造機會,另一方麵則是為了監視東委奴國小龜子裝甲坦克集群的動向。
而同樣的偵察小組,在東寧府到河源鎮的這三百多公裏路程之間,還有著二十幾組,基本上每十幾公裏就有這麼一個偵察小組,在密切地監視和注意著東委奴國小龜子裝甲坦克集群的一舉一動,並且通過無線電台將東委奴國小龜子裝甲坦克集群的動向彙報到河源鎮北邊一連河-銀杏溝中某個隱蔽的指揮中心之中。
一連河-銀杏溝在之前大宋與偽東遼國之間的戰爭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大宋與偽東遼國之間勝負(攻守之勢)的轉折點。
大戰過後,一連河-銀杏溝防線在戰火中也基本上被摧毀了個七七八八,但自始至終,偽東遼國的二鬼仔都沒能成功的占領一連河-銀杏溝防線,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全的摧毀一連河-銀杏溝防線了。
大戰之後,宋軍對一連河-銀杏溝防線進行了進一步的修繕和改進,並且將其中的一些隱蔽的防線措施,改造成了地下指揮中心,變成了東北戰區遲滯(阻止)東委奴國小龜子進攻的第三道防線的一條附屬子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