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這一個半月的時間內,趙仲仁就任東北戰區司令員後,所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組建空中部隊,合並擴大皇宋第七軍械製造局,隻是趙仲仁上任東北戰區司令員之後所做的眾多的事情之中的一件罷了。
就任東北戰區司令員後,趙仲仁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幾乎是忙得暈頭轉向,就沒有一刻鍾是閑著的。
東北戰區司令部之前在東黎省的東黎府,距離前線有將近七百公裏,距離遼遠省最遠的縣城靺鞨縣,更是超過了一千五百裏,雖然靺鞨縣現在還在東遼偽軍手中,但是在名義上,靺鞨縣和整個遼遠省、遼東省,全都是屬於東北戰區司令部所管轄的範圍之內的。
宋國與東遼偽軍之間的戰爭也還沒有結束,戰區司令部遠在前線七百公裏之外,對於趙仲仁來說,指揮部實在是太遠了一些。
所以,在就任了東北戰區司令員之後,趙仲仁將戰區司令部遷到到了高崗縣,在東黎府留下了一個副司令員劉維民、副參謀長林權侗,以及一半的戰區司令部參謀部的參謀人員,而他自己則帶著其餘的戰區指揮員,進駐了高崗縣城。
留在東黎府的副司令員加上副參謀長和參謀部的參謀人員,在出現意外的時候,立馬就可以接手戰區指揮權,不至於因為意外情況而出現戰區群龍無首,無人指揮的局麵。
而除了趙仲仁的戰區司令部在高崗縣城外,第二十四集團軍指揮部設在了望平縣,二十六集團軍司令部設在了襄平縣,第二十五集團軍的指揮部,則設在了高崗東南麵的高嵐縣。
東北戰區司令部所轄的十三個旅九萬多人,除了二四一旅、二五二旅和二六三旅分散駐守在高崗以西的各個府縣城鎮,新二五七旅駐紮在高嵐縣外以外,其他九個旅將近七萬人,全部駐紮在望平襄平和高嵐縣以東的東北五省最大的河流混同江最大的支流粟末河沿岸,並且在粟末河沿岸開始構建大量的防禦陣地和前進陣地。
如果不是因為宋倭斷交,國內爆發了層出不窮的反倭遊行示威活動,之後更是各大戰區司令員輪番接受《皇宋汴京時報》新聞記者的采訪,進行抗倭表態,下達戰爭動員令等一係列事情的影響,再加上樞密院發來的那道暫停進軍的命令,東北戰區司令員趙仲仁早就下達了進攻命令,又怎麼會沿著粟末河構建防禦陣地?
雖然趙仲仁按照樞密院的命令,暫時停止了繼續進攻東遼偽軍,但沿著粟末河,趙仲仁依然讓三個集團軍構建了大量的前進陣地,必要時,隻需要一聲令下,三個集團軍的主力就可以跨過粟末河,朝著預定目標繼續進軍。
不過現在,情況又稍微發生了一點點變化,東委奴國在9月18日淩晨零點時分,跨過浿水界河,打著協防東遼國的旗幟,侵入了大宋領土。
雖然之後宋國鴻臚寺卿當即就代表皇宋鎮府強烈譴責了東委奴國的入侵行為,要求東委奴國馬上終止與東遼偽國之間的一切交往聯係,斷絕對東遼偽國的一切援助行動,而且也警告性的提了一句,皇宋保留采取一切手段將侵略者趕出皇宋領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