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仲仁收到趙忠凱的回電後,沉默了許久,然後才微微地歎息了一聲。宋國和東委奴國在陸軍戰鬥力方麵的差距,趙仲仁作為前線指揮官,對此還是深有了解的。
雖然整個第二十五集團軍三萬五千多在編戰兵,拚東委奴國一個甲種師團,未必就會落於下風,但如果對上東委奴國的兩個甲種師團,卻是肯定會落於下風的。
東委奴國一個甲種師團戰兵在一萬五到兩萬人之間,兩個甲種師團,跟趙仲仁的第二十五集團軍滿編的時候也就差不多了,戰兵甚至還有可能超過第二十五集團軍。
但這隻是從兵員數量上來說,可如果從武器裝備來分析,第二十五集團軍精銳主力部隊單兵使用的半自動步槍,跟東委奴國陸軍單兵使用的步槍,無論是射擊精度,還是射速,差距都不是很大。
大宋重型武器裝備沒法自給,單兵使用的半自動步槍,卻還是有幾個軍工廠可以生產製造的,雖然這些軍工廠生產的單兵半自動步槍,都是仿製的日耳曼帝國的,但東委奴國也並不會好到哪去。
東委奴國生產的那些單兵半自動步槍雖然是自己設計生產的,但由於生產工藝並不是很過關,生產出來的半自動步槍,故障率甚至比大宋仿製的毛瑟槍還要高,在戰場上使用時,比大宋仿製的還要難用。
單兵使用的輕武器,包括半自動步槍,製式手雷,手榴彈,甚至是地雷等,大宋和東委奴國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但是在重武器方麵的差距,卻不是一點半點。
在第二十五集團軍中,7.62毫米的輕機槍,隻配屬到了排級,重機槍配屬到了連級,而擲彈筒卻隻有極少數連隊通過繳獲,裝備了一些,大宋自己生產的擲彈筒,隻配屬了應營屬的炮兵小分隊,配備了兩門擲彈筒,兩門迫擊炮。
團以上的部隊,才編製了一個炮兵分隊,擁有的火力支援和壓製裝備型號和數量,也是多寡不一,有的裝備了37毫米的步戰炮,有的卻隻裝備了迫擊炮和擲彈筒。隻有旅以上的部隊編製中,才有炮兵營,高機營等兵種編製,數量也是有限得很。
就像之前在一連河-銀杏溝防區內的時候,第二十五集團軍擁有的高炮營、高機營、炮兵營等編製炮兵,在交火之初,就已經毀於東遼軍的空襲之中了,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後來要不是在戰鬥中,第二十五集團軍因為接二連三的幾次大勝仗,殲滅龍驤旅,殲滅虎賁旅,繳獲了一批坦克裝甲車輛,拆下了一大堆37毫米坦克炮,整個二十五集團軍甚至麵臨一種沒有炮兵支援的尷尬的境況!